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越老人院》:亲情投机客的又一利作

(2012-05-09 23:41:13)
标签:

张扬

飞越老人院

马庆云

电影一周酣

影评

杂谈

分类: 乱侃

《飞越老人院》:亲情投机客的又一利作

/马庆云

导演张扬为观众熟知,大多是因为他的讲父子亲情的电影《向日葵》。当然,这位中文系出身的老哥除了《向日葵》外,还有《落叶归根》等几部同样打亲情牌的电影,也获得了“或多或少”的一些电影奖项。我数日前写影评文章说,《向日葵》流于堆砌与虚假,是伪文艺片,那文对张扬导演的电影进行了一下肤浅的评价,没有触及问题根本。《飞越老人院》是张扬导演的最新电影,好像还在电影院上映。按着我的基本原则,在电影院上的电影,如果对其感觉不佳可能要批评的话,都尽量等电影下架之后。电影一周酣节目的主编酣高楼先生说,你先写出来,大家读读。我便把我看过《飞越老人院》之后的一点感想整理成文字,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认为,这部电影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   把“亲情”搞成了“滥情”。

《飞越老人院》从题材属性上,属于关注老年群体的电影,导演和主创人员在电影宣发中,也大打亲情牌,关注老年,孝敬父母等等。当我们进入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才发现,里边刻意的说教,刻意地突出老年人的孤独等等,甚至于刻意地描绘这帮老人院老人为了参加比赛而造成的疯狂状态。院长和儿子开车去追回老人们一段,院长与儿子在车上关于到底还能陪老人多少天的对白,把“编剧无才便是德”的底裤彻底扒掉了。当“亲情”被刻意表演的时候,就会成为滥情。打亲情牌而至滥情的典型代表,便是筷子兄弟的《父亲》。打爱情牌而至滥情的,当属琼瑶阿姨。在“滥情”这一点上,张扬导演向筷子兄弟和琼瑶阿姨看齐了。

第二、“无生活经历”造成“胡编乱造”。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帮老人院的老人为了要去天津参加自导自演的节目的比赛,而疯狂的“越狱”,最终完成了比赛。编剧试图通过这个故事主线来关照养老院老人的晚年生活。但是,有一点,编剧没有注意到,真正的关照,必须源于“真实”。基于虚假基础上的“关照”,只能属于“亲情投机客”行列的,根本上与现实无关,只做沽名钓誉状。在《飞越老人院》的剧本创作中,我感觉,编剧没有老人院的生活经历,所有情节都属于编剧一厢情愿的个体意淫,想让老人们怎么疯狂就怎么疯狂,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而不按着现实的人物原型。这便直接造成,《飞越老人院》里边的老人,都是活在电影中的,没有现实根基。作为观众,我眼目过很多养老院老人的生活状态,再去看《飞》则觉得,这不是我们养老院的老人,是编剧和导演在意淫呢。他们意淫,我们为何感动?如果看意淫都能感动,那看苍老师.avi,岂不是要痛哭流涕。

第三、   公式化的东西太多流于肤浅。

电影桥段的“公式化”,是张扬导演作品的一贯毛病。在《向日葵》中,父亲为了让儿子知道他靠得住,刻意让儿子从墙上跳到他怀里——一个烂俗的桥段,被炒冷饭,属于过于的教条化与公式化的典型代表。为了表现北京上一代男孩爱情生活状态,而刻意让《向日葵》中的男孩去后海看滑雪的女孩等等,这些都是张扬变相剽窃造成的公式化的毛病。而这种“公式化”反应到《飞越老人院》中,则表现为以下的很多桥段。

1、              男一号老人的儿子因为当初老人没借钱给他的问题而不养老人,这个桥段,在大量的电视台的说事拉理的节目中疯狂出现啊。

2、              为了表现男一号的孤独,而让男一号到哪都抱着自己的那盆花。这是多老的一个桥段啦,不能这么直接地抄袭啊!

3、              ……

还是不一一列举了,没多少含金量,观众看过,自己都有笔清楚账。

第四、   滥情的基调造成对死亡的恐惧。

《飞越老人院》定了滥情的基调,便要到处拿着老人们来煽情的。煽情,是要讲求煽情基础的。主人公处于“逆境”的时候,才符合煽情的“基础”。因此,编剧和导演们立马把老人们手捏到一个“逆境”中去,儿女们不孝敬,自己又必定“即将死亡”,只能等死。“死亡威胁”是这部电影的整体基调,一直悬挂在老人们的头顶上,也时刻地提醒着观众,“他们要死了,因此他们很惨”。用“死亡威胁”来引领一部打温情牌的电影主线,实际上已经不符合艺术道德。这种故事,只能是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二流编剧们才能干出来的。张扬导演为了说个老人院的新词,上来便拿死亡说愁了。这种“强说愁”造成电影非常“假”,而且最大的问题便出现了——缺少了对人生命尽头的豁达关照。同样是写人老状态的,《飞》的编剧和导演看看《白鹿原》中的老白嘉轩和鹿三晚年状态是怎么写的,便知道自己的差距了。

第五,情节缓慢而无内容与情怀。

电影情节可以舒缓,但每一个镜头都必须可以传达出情怀来,而不是做滥情状的跟观众调情。看优秀的文艺片,好比跟柳如是谈天,而看《飞越老人院》则是在天上人间让女服务员推油。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调情招数。比如,为了表现老人们回归自然的喜悦,而大桥段的展现去天津路上的自然风景,甚至搬出斯琴高娃来演一段蒙古包歌舞,一下子就把剧本没内容的破腚露出来了。作为编剧出现的张扬,才华实在有限,到处都显示了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刚上道的编剧才会像张扬一样,大桥段的煽情,故作自己的抒情状态。中文系出身的张扬,把电影剧本当散文游记写了。优秀的电影,可以是散文诗风格的,但散文诗不意味着没有内容,它可以在情节上单薄,但在情怀与哲学意指上必须厚重。张扬的这部作品与《向日葵》一样,又是小脚老太太的裹脚布了。

以上几点,算是《飞越老人院》最严重的问题。其它小问题,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中国当下的导演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无利不起早”。如果张扬导演说自己是为了展现老人院老人孤独的生活状态的话,那《飞》中那些个不真实的桥段则直接揭露了他打亲情牌而赚毛爷爷的良苦用心了。现实主义,真实的再现,方是“良心”导演的表现,按着这一原则来看张扬,其不过是个拍亲情电影的投机客罢了,既安全又稳妥,自己人叫好说有良心,审查部门也支持说关心老年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等等等。老人问题,是个大问题,这里边的水也不浅吧?蜻蜓点水,不叫良心之作,叫缺钱了骗口水喝呢。

随文章携带电影聊天群一个:198996915

携带《电影一周酣》网络视频节目一个,更多精彩节目,可以百度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wODc2Mjky.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