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批《山楂树》之一:道具十足的小成本

(2010-09-17 10:43:56)
标签:

张艺谋

山楂树之恋

十批

马庆云

娱乐

分类: 文学

十批《山楂树》之一:道具十足的小成本

马庆云/

作这十篇批评文字的主要目的是,用一种相对专业的视角来比较正确地解读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我之所以要专门做这些评论的最根本原因正是现在枪手影评家泛滥,拿钱写文章,因此失却了影视评论的公正性。作为怀着真诚并凭良心写影评的“专业”人士,我力图在泛滥的影评文章中留下一些相对有用的东西,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可能微乎其微)把影评引上正路。我想,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我都是对这部影视作品怀着真诚的,这是一种善意的文学理论方向上的评论,或许,这也应该是大陆影评界以后应该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吧。

今天,我先简单地从观众们显而易见的地方入手,说一说张艺谋导演在《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小成本——甚至可以说,剧组的工作人员连一点最基本的“时代”功课都没有做好,弄出一个很草率的电影来奉献观众。

一、倒核桃的新盆。

电影男主角通过别人第一次给静秋家悄悄地送核桃的时候,静秋把核桃倒在几个崭新的盆里面。

静秋家是十分贫困的,不可能存在崭新的一看就没有用过的洗脸盆,这明显是道具上的疏忽。作为一部大制作成本的电影,这种疏忽是值得警戒的。其实,在这几个洗脸盆上,哪怕是被磕掉了几块漆都是有了更多的生活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生活”作为大手笔的张艺谋剧组都不愿意甚至是没有心思去做,是值得惋惜的。

二、送山楂时的新毛巾

电影男主角通过别人第一次给静秋家送山楂的时候,在一进门的位置上有一个明显的毛巾,这个道具在后来给男主角擦汗的时候也用到过。但可惜的是,这条毛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竟然是崭新的,没有一点被用过的生活的痕迹,这便让人觉得静秋一家不食人间烟火了。

作为剧组道具人员,把一个买回来的一个崭新的毛巾马上用于电影拍摄,十足的草率,甚至于可以说,张艺谋剧组在这个地方是“侮辱”观众的。

三、男主角穿军大衣抱短袖静秋

电影里面有一场戏,男主角和静秋相会,为表示关怀,男主角穿好军大衣来抱穿短袖的静秋。

这很可能是一个败笔。电影中展示出来的影像是夏季的,而且从静秋的短袖中可以得到证明,但是两个人竟然在大夏天的傻乎乎地穿着军大衣相拥,可见导演对道具的忽略程度之严重了。这也使得笔者想起西藏的早晚穿大衣,中午裸露的事情来,但这毕竟只是在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不知道鱼水肥美的静秋处是否也是这样,是自然气候使然,还是剧组为戏份而有意疏忽?!

四、拉土的车是新木头做的

有一场戏,静秋为向组织表现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学校暑假平整操场的劳动。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拉土的车,静秋和男主角的一种爱的关系正好通过这个车来承载了。但是,可悲的是,剧组的工作人员竟然临时做了一辆崭新的车,丝毫没有“生活”的味道,并且车的把手的那种木头,理论上讲,应该是八十年代之后用机器加工的滚木,但是电影的背景是七十年代中期。

剧组工作人员为何偷懒,连个正确的道具都懒的做,这值得一问!

五、游泳时一个很现代的钥匙扣和一串大钥匙

静秋和男主角到河里游泳,男主角脱掉上衣和裤子的时候,裤腰上挂着一个钥匙扣,和一些明显的是汽车钥匙的大钥匙。这个道具在后面再次出场,有一定的份量,但是张艺谋剧组竟然不把这个物件回归到七十年代中期时候的样子,而找来几个很现代的东西顶替,让人怀疑,男主角是不是开汽车来的。

六、编鱼的玻璃丝竟然是彩色的

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是电影中一直强调的背景)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些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城市居民回忆,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玻璃丝这种东西,一般用于物品包扎等等,但是彩色的玻璃丝貌似在石家庄这样的中等城市,是应该在八十年代中期甚至更以后才有的。

静秋给男主角编鱼用的黄色玻璃丝,很大意义上不是那个年代的产物。电影剧组把如此重要的一个道具用了“穿越时空”的方式去购买,岂不秒杀观众智商?

七、男主角现代的韩版发型

电影一直在强调时代,但是男主演的发型竟然和那个时代严重不符。男主角的发型是一个很现代的韩版发型,这个发型在现代的韩剧中经常见到,十足地让笔者奇怪了。

难道这部大成本的电影,化妆老师也是小成本的?

八、男主角滑胳膊用的小刀

要找一把七十年代的折叠刀,在道具方面不难,但是,张艺谋剧组没有在这把出镜刀上做任何的文章,直接在市场了买了一把了事。这也是让人诧异的,现代刀滑破七十年代中期的胳膊,难道时光机器真的有了?

九、拉静秋用的拖拉机上竟然有新编的筐

静秋去找男主角,坐拖拉机,拖拉机上是拉货的,一些竹筐。这些筐全部是新编的,没有一点用过的意思。这虽然是小细节,但却可以反映出张艺谋剧组在道具上的“仓促了事”。

十、做人流女孩的母亲拿的包是皮的牌子的

静秋的一个同学做人流,其母来医院看她,从包里拿出鸡蛋和馒头来。鸡蛋和馒头是寒酸的(毕竟女孩刚做完人流),但是母亲拿的皮包牌子货竟是阔绰的。不知道这是不是张艺谋剧组的高明?还是……

十一、沾糨糊N多天的脸盆不生毛

男主角把有山楂树的洗脸盆送了静秋,因为不辞而别的误会,静秋生气于男主角,在其送的脸盆底部抹上糨糊,扔在床下。这个道具,在N多天的一场戏中再次出现,是误会解除,静秋拿出来脸盆来洗盆。糨糊还是那个糨糊,竟然一点毛都没生。

这是明显的没有生活常识的。张艺谋剧组在这个场景上的错误,不可以原谅。

十二、做红衣的面料不是同一块

男主角送静秋红布,静秋说要做成山楂红的衣服穿给男主角看,但是在男主角临终前的那一刻,静秋穿着红衣服道别,衣服的面料与送的布竟然不是同一块。

作为大制作成本的张艺谋电影,在这种道具上怎能如此小成本呢?把那块布做一件衣服能花几个钱呢?

十三、电影最后出现的高楼

高楼在这部七十年代的电影中到处可见。笔者因为正在写一部跨度三十年的在石家庄拍摄的电视剧剧本,所以对当年的建筑关注程度比较高一些。石家庄在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市区里面最高的一个建筑也没《山楂树之恋》里面出现的高楼高。

当然,这种拍摄是有难度的,但也不至于连个稍微还原一点的建筑都懒的找吧?

 

电影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的错误,比如吃饭的饭菜等等。经历那一代的人都知道,能吃上蔬菜甚至是炒菜和肉是多么的不可能,尤其是在山村。可张艺谋导演不知道是有意美化。还是怎么,竟然也让这些东西屡屡出现,一个要饿死人的时代,在张导的镜头里,肉菜都来了。作为影评人,我是应该赞扬张导的智慧呢,还是善意地批评他一下——保持最起码的艺术良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