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写起电视剧本《城》来

(2010-08-26 11:40:51)
标签:

马庆云

杂谈

分类: 乱侃
 

我为什么写起电视剧本《城》来

马庆云/文

我的朋友赵增普最后一次离石的时候,我跟他说,想写一部关于石家庄城中村的散文集,把石市大大小小的城中村都走遍了,最后写一些东西出来当作这些即将逝去的老城的纪念。赵增普说,要写的,而且要有理有据地写,要多查各处的资料,把这个由城中村组成的城市在笔下记录完整。这些话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了,但久久未能如愿。我来石多年,对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清楚的了解着,闭着眼也能说出哪家的店里卖辣鸭脖,哪家店里的裁坊还兼职做补丁,甚至是南三条的哪个老板是温州人,北国的哪家厨台是振三街住户的。这些熟悉,最终都能做成记忆和记忆之后的文字,作为写字的人,我总觉得,唯有把这些记忆用更加熟悉的文字记录下来,我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对得起石家庄。但这部散文集终究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动笔。

散文集虽然没有动笔,但一部反映石家庄人生活的电视剧剧本却要马上动笔了。对我半熟悉的读者,对我的印象总是那个写横眉冷对写政论文形象的人,再略微熟悉一点的,则可能也或多或少的看过我的一些散乱的抒情文字和小章节的诗,至于剧本的创作,可能对于经常看我博客的读者来说,还是很新鲜的。但这些对于我自己来说,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我总是记起我的朋友赵增普对我的评价——一个热度写作的人。他的文艺批评之于我,是最到位的,我便是这样一个热度写作的人。老赵说我的小说中带着让人狂热的东西,因为作者本人也是一种极度狂热的状态在完成小说。我深深地爱着我写就的每一部小说和每一部剧本,因为它们是一个个完整的生命,里面流淌着我和我经历的所有岁月、人情的全部血液,那种把自己的生命归于文字的感觉,是我所恐怖并依恋的。

记得去年在完成小说《愤斗》的时候,我把自己连续地关在家里,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写就了一部二十几万字的小说。每天睡到中午,然后吃些东西,接下来便是打开电脑,敲出一万多字的小说,傍晚的时候则通过自作的晚餐消解一下,换一换头脑。写几十万字的小说或者剧本,对于我来说,是很快的事情,但写之前的酝酿却是漫长的。《愤斗》酝酿了整整四年。而最近要写的这个剧本《城》,也算是酝酿了五年之久,五年的时间,其实是在淬火打剑,而接下来的将近一个月,把它们写出来,则是取剑了。

如果中间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城》这部戏很可能在明年的春天上映了。我签约的公司打算在剧本出来之后马上开拍,半年多的时间把这部戏制作好,当然,这些后期的工作是他们的事情,我只管写我的《城》。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座自己走不出去或者是不愿意走出去的城,这座城让我们拘谨,但又能安于现实,能够在生存的此岸活着,无论是油滑的,还是皮实的,只要是活着,就是一个人生,一段故事。我在定性我的电视剧本《城》的时候,这么说,土围而成,买卖则市,城事则是故事。《城》的故事都发生在石家庄这座外人觉得年轻而我们却都觉得古老的城里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座城市,我们不一定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但一定能安于自己所居住的,在这座城里面住的久了,便生出情来,一些人,一些事,甚至是一些关于人事的记忆,都能让你沉醉并且享受这种熟悉。作为一个文人,我是喜欢东五里、西三教、振四街、方北、十里铺这些地名的,它们首先是一座城市的组成部门,然后,也构成我们热爱的一些细节。感情,便在这些东西里面生出来。如果有人问我,石家庄哪地方好的话,我肯定答不上来,因为它在不知道不熟悉它的人那里是不好的,但在我们这些生存在这里的人来说,它便有它的好。城,最后成为人们安土重迁的一个心灵归宿。

在《城》里面,我只讲三十年的一个故事,但就是这三十年就已经足够了,三十年正好是两代人,可以说,两代石家庄人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但同时,又因为底层的原因,我总是会把我的笔伸到一般作家所不屑的地方去的,我的戏里面少的是灯红酒绿,多的则是一点点隐忍的生存。城市,不光是中产甚至是高产人的城市,它首先是这些离开他们城市就不能运转的人的城市,我想,作为一个作家最起码的良心,是不能对这些视而不见的。或许,也只有这些,才是我独立于一般写作的根本。我对我自己的作品负责,因此,我不会昧着良心说半句假话,不会忽略事务的每一面,我又深深地知道这其中的艰难,但总有一份信念会让我坚持——因为这才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的生命。公司是没有想通过这部戏拿奖的,但我却怀着别一种信念执笔了。我想写出真实的戏来,一个完整的“城”的状态,这里面有太多的艰难,但总是要有人去承担的。

我的好朋友们总是感慨,中国可看的电视剧太少,里面缺少真实。我想,这正是中国电视剧面临的困境。我能写出多少的真实来呢?我想,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城”这个母题上,至少我不会让我的朋友失望。我依旧怀着我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剧本的创作中去,至少,我要让我的观众看到作者的真诚。

是为纪念,故留此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