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文化领域应该怎样“反三俗”

(2010-08-09 16:32:41)
标签:

三俗

人文关怀

文化领域

人文主义

艺术工作者

杂谈

分类: 乱侃

在文化领域应该怎样“反三俗”

马庆云/

党政领导发话要“反三俗”,说实话,做了这么多年的文字工作,我还真不知道“三俗”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作为体制边缘的非著名优秀编剧,我觉得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的作品中是否存在“三俗”的东西,这一检查,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是我,还是那些辞世的经典作家作品中,都大量充斥着这次要反的东西。一不小心,我们便成了不仅俗不可耐,而且成了要大力倡导路人打击的对象了。俗与不俗之间,本来是可以相互幻化,共生共长的,这下子,有人非要俗的死不俗的生了,出于对口号提出者的热爱,我姑且以一名作家的身份谈一谈,在文化领域怎样才能“反三俗”。

我想,我们现在的文化界确实有许多值得反一反的了。某处刚刚地震,文联、作协之类的便马上聚拢去,又是诗歌又是散文的,昨天河北的某家报纸上还刊登了一位推荐地震诗歌书籍的作家文章;云南地区干旱严重的时候,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便以文艺家的姿态过去游山玩水,并且美其名曰采风,以创造出更好的旱区人们抗击干旱的优秀艺术作品来;最近重庆刚刚打黑结束,便又要有作家出来写纪实小说了……这些到底是俗的呢,还是不俗的?

我看,这些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看这些艺术工作者采用着什么样的创作心态。是怀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呢,还是怀着向权利阶级靠拢,依靠舔屁眼、拍马屁博得当局宠爱以获得既得利益呢!汶川诗歌为例,这些文人是不是怀着巨大的人文主义关怀来创作的呢?我想,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不是对救灾的歌功颂德,而是对地震灾难的反省才对吧!但我们的地震诗歌中是否有这些怀着巨大人文关怀的诗歌呢?这样看来,这些要不要算在“反三俗”的行列里面。对执政府的舔屁眼,无论用何种姿态何种口吻来完成,是否都是俗的呢?

作为文化工作者,人文主义关怀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出发点,没有这种关怀,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是扯淡的,糊弄百姓的。而我们现下的主流作家都在做着什么呢?文化界水深多少,这个或许并不需要明说了。在文坛界活跃的,有多少不是在怀着巨大的人文关怀在创作,而是应景应时而作,这些作品是不是属于“俗不可耐”的行列?文化创作本应该属于艺术工作者自身的事情,是源于自身而发的东西,而不是靠政策指导、党政理论支持来完成创作的。靠着这些本不属于艺术的附加品来喧宾夺主,最终统一文化市场,能否说,这些作品就不是三俗的?

相反,那些依靠本心所作,反应百姓真实的生存境遇的优秀作品,我们主流话语权力是否又过多的封杀了呢?人文关怀,首先就是批判的,对时下有反思功底的,也只有这些东西才是对我们这个民族有大用的,不俗的。但是,我们现下的体制是否允许这些作品存在?这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真正存在巨大问题的,依靠强大的话语权力成为不是问题的主流价值,而那些怀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却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主流话语边缘化。

幸好,我们还有市场,还有明眼的观众。但主流话语却对各种艺术形式“严格管理”,这里面有多少限制,多少强制性的价值理念输入,应该不必多说了。我们面对了多少以“反三俗”的名义扼杀了真正怀揣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呢?远的不说,就说说近处的——《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是真的拍摄的不好吗?不是,是因为他使用的剧本太差了,那个被编辑的千疮百孔的剧本,试图输出主流价值,但就是因为这种输出,而把巨大的人文关怀抹杀了——对当年地震的救援反思,对我们灾后重建的反思……这些才是我们的艺术作品真正需要完成的,但我们的主流话语是否允许这些最大的人文关怀出现呢?

毫无疑问,我们今天低俗甚至是混账娱乐形式的出现,只是因为话语霸权制造的强大压力空间下,没有优秀的艺术形式填充,或者可以说不允许出现这些艺术形式,才会出现这些真正俗的东西填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天的俗不可耐的局面呢?这还需要我在更直接地说吗?

想简简单单地提几句口号,便要在文化界反三俗了,殊不知三俗产生的真正根源正是这些高压的文化政策造成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进不来才给小鬼可乘之机的!我一直坚信,人文关怀是战胜低俗的最好武器,而是谁把这种人文关怀抹杀了呢?无论你是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你都已经在生活中强烈的感受到这些——无往不在权利话语制造的强大的控制下!

没有人文关怀的市场文化,会一直烂下去,但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根本没有办法,你以为我想这样。现在俗起来,倒是先反起我们来,怎么不看看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