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英雄
(2009-07-27 18:48:59)
标签:
侠士三害蚁民周处杀蛟中国道德坠落皇甫江木麻黄文化 |
分类: 红尘轻唱 |
一位后现代侠士一定会喜欢的诗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李白的《侠客行》。
在皇甫江最喜爱的“拔刀十剑”中,首剑名叫“慈沆”,一个大学教授和汉学家这样描述慈沆:“完美的淬刀仿佛宽阔如江水的两岸,缎文如千万波浪奔涌,直到剑顶及海洋。刃坚硬但含蓄,尖锐利而藏锋。笔直的脊梁如伟岸君子……我从刃文中看到的是无限的慈悲,宽容和仁爱。这是一把不杀之剑。”
自古以来,侠士们背负着的是宽容和慈悲。但是,当想起如火烈烈的危机世态,侠士就体现出他那“心之忧矣,天将降罔”的充满忧患的人格精神境界。无私的任侠不避无畏的献身。赴汤蹈火,解民倒悬,胸怀从容的牺牲精神,是任侠的前提。但是,个体生命犹如沧海一粟,在现在这种从上到下的社会道德缺失中,侠义之士只能做镜花水月般的悲叹。
谁救了我们,谁就是一个英雄。读书人留恋清净安逸,就不配做读书人。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全美全粹的人,孔子回答说,智慧,多才只是内在修养,另外应该加一条实践性的品格:见危受命。我们需要英雄,这是一种比仁德人格更有用的人格美类型。
中国社会需要英雄。
无需例证,中国现在信仰严重缺失。不要说是宗教信仰,而是广义的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感缺失。从上层建筑到三教九流,从商贾富豪到天桥底下的蚁民,尔虞我诈、巧取豪夺、阴谋欺诈和恐怖暴力……社会乌烟瘴气。一个大型的半工业半农业国家的监督机构仿佛虚设,从事奶粉制造业的连锁工业,居然无视孩子的健康,无视自己的良心……无需例证。政界也好,经济界也好,文化界也好,信奉的是流氓,不是英雄。
心地肮脏,毫无善良之心。道德滑坡到了极点。如果说民间的蚁民们还保有着一份良知,那就是朴素的关于爱与善良与真理的坚持。毕竟全人类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格的朴素之美永远不会失去,那就是尊朴,守诚,贵生。也许侠士只能退守在一个角落里悲鸣一声,固守自己的内在生命意志吧。
一个词:廉耻。当整个社会的整体道德表现为失去了廉耻之心时,这是病态与狂乱的,一个冷漠,缺乏安全感,没有温暖的社会。
知耻近乎勇。在西晋有一位奇士,叫周处,他年青时,驰骋田猎,纵情霸恶,被乡人视之为祸害。期间该地水中有一蛟龙,山中有一猛虎,老百姓连同周处在内并称为“三害”,周处为三害之首。周处逞强,听乡民之说去杀虎斩蛟,本意是希望除掉两害而剩其一。周上山刺虎,入水斩蛟,蛟龙浮沉游了数十里,周处追了三天三夜。乡人以为三害俱除,乃大事庆祝。周处杀蛟归来,才明白自己的恶所种下的果子。从此他痛改前非,果然有了造就,做了一个很高尚的官。单独个体的知耻而后勇,古往今来都常见,但一个社会的整体信仰缺失导致的群体道德堕落,该怎么拯救你。
美国的汉学家费正清先生对中国官僚的“廉”有言论:官僚要依靠我们今天称做系统化的贪污来生存。这话多少让公民听来心酸,让侠士们悲愤。
该怎么拯救你啊,这个社会。
靠英雄或者豪杰义士吗。后现代侠士喜欢的拔刀十剑中的第六剑是:玄溟。皇甫江喜欢“玄溟”这个词,溟,漠漠然而冷肃,这把通体黝黑的长剑就像上苍一只目光深邃的黑色眼睛,注视着这社会的不平,像茫茫黑夜的使者,带来生命的信息。
中国需要英雄。
让我们自己拯救自己,谁都是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