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让家长和孩子们拼命想获得“优质资源”,而掌握优质资源的重点中学,则苦心孤诣地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把理想的生源揽入手中,以此巩固和扩大自身的优势。而校外教育机构则顺应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通过其“灌输”、“强化”和“押宝”等方式,给孩子进入重点中学、获得“优质资源”提供一条条“捷径”。
我无意诋毁,那些为兑现把学生送入目标中学的承诺,而殚精竭虑到近乎不择手段的校外教育机构,没有这些机构,许多学生的梦想难以实现,尤其是那些原本可能不符合重点中学招收条件的孩子。我也极度同情那些无奈到可怜的家长和学生,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同身受——在明知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所能做出的唯一理性的选择,除了拼了老命去抢那有限的优质资源外,还能指望我们去做什么呢?我更不会指责那些重点中学的挑三拣四和挑肥拣瘦,这倒不光是因为贝贝被重点中学挑到了。说句公道话,假如哪所重点中学不那么“挑剔”了,包括我在内的家长们,还有把孩子送进这所中学的冲动吗?没有了,肯定没有了。
对于广受诟病的校外教育机构,只是应景之物,它所做的,不过是帮助拜它为师的孩子增强在混沌中争抢优质资源的能力而已——“孩子,为师不能替你抢来吃的,但能教你几招独门秘笈,学了它,由你自己去抢吧。”其行径虽然于公平之事无补,但在一部分家长和孩子的眼里,无异于“行侠仗义”——“要是没参加课外班培训,我家孩子哪里上得了这所重点中学呢?”这是许多家长如释重负后的庆幸之语。
不过,有些学习方法不是教育之“本”,顶多算“标”,有些连“标”都算不上,比如那些押题的课外辅导之类。但既然孩子身在应试圈内,偶尔用用,也在所难免,只是父母内心一定要保持清醒,这只是权宜之计。切不可将孩子的所有精力都投放进去,更不应把依此获得的所谓“成功”当成真事。
(摘自《15岁,留学到美国》,作者贝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