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育女辛经
育女辛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92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贝爸爸谈《教育的三条底线》——教育思想者沙龙之一

(2011-09-16 17:10:16)
标签:

亲子天地

交换生

育子辛经

贝贝

创感文化

教育

分类: 贝爸家教对话

北京贝贝爸爸 19:34:34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教育的三条底线》。

 

北京贝贝爸爸 19:34:59

我慢慢讲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随时互动。

 

上海聪聪妈妈 19:35:11

好。

 

北京贝贝爸爸 19:35:11

说到教育,我们可以用许多美好的字眼,可以有无数不同的表达。

 

大连雅文妈妈 19:35:34

嗯,世界上最神圣的一件事。

 

北京贝贝爸爸 19:35:39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连雅文妈妈 19:35:52

德与善。

 

北京贝贝爸爸 19:35:59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北京贝贝爸爸 19:36:26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大连雅文妈妈 19:36:42

典型的西方教育观。

 

北京贝贝爸爸 19:36:47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大连明儒爸爸 19:36:49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曾子。

 

北京贝贝爸爸 19:36:58

我引用有误?

 

北京贝贝爸爸 19:37:09

下面再查一下。谢谢明儒爸爸提醒。

 

大连雅文妈妈 19:37:09

是曾子。

 

大连明儒爸爸 19:37:12

曾子的《大学》。

 

北京贝贝爸爸 19:37:35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北京贝贝爸爸 19:37:59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大连雅文妈妈 19:38:01

北大开始是这样的学风。

 

北京贝贝爸爸 19:38:18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北京贝贝爸爸 19:38:34

法国前教育部长阿尔贝•雅卡尔:教育的本质是“自我”的诞生,这是需要不断与外界沟通学习的:“教育系统最后只有一个目标,教每个孩子如何与他人交往以便自我建构。与他人交往并不意味着将他人摧毁,进入一种竞争,它意味着向他人开放。这个他人不管是谁,是我在自我建构中所需要的一种资源财富”。

 

北京贝贝爸爸 19:39:09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大连雅文妈妈 19:39:09

人是本体。

 

大连雅文妈妈 19:39:15

孩子本体论。

 

北京贝贝爸爸 19:39:31

而今天,在我们中国,有一位小学校长——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用10个字对“教育是什么”作了高度概括:“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见《楚天都市报》5月25日的报道)

 

北京贝贝爸爸 19:40:00

这10个字,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共鸣。为什么?因为它把视角探至中国教育的底线,因为它触及了无数中国家长内心的痛楚。

 

大连雅文妈妈 19:40:04

睡觉是奢望了。

 

北京贝贝爸爸 19:40:28

教育可以是这个,可以是那个,但教育不可以是什么?

 

大连雅文妈妈 19:40:36

生存是幸运了。

 

太原魏然妈妈 19:40:54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大连明儒爸爸 19:41:12

好。

 

北京贝贝爸爸 19:41:18

要我说,教育至少不可以是这样三样东西:教育不可以让孩子“崩溃”,教育不可以掺杂恶性竞争,教育不可以与做人割裂开来。

 

上海聪聪妈妈 19:41:29

我个人的底线是:孩子在我手里可以是废材,但是不能是废人。

 

北京贝贝爸爸 19:41:48

这三样,就是今天我所谓的“教育的底线”。

 

北京贝贝爸爸 19:42:09

先说——教育不可以让孩子“崩溃”。

 

北京贝贝爸爸 19:42:30

“崩溃”这个词,是我为了说明问题而设有特指含义的,是指孩子因学习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厌学、失眠、抑郁、精神失常甚至轻生等严重后果。

 

北京贝贝爸爸 19:43:09

记得非常清楚,我1985年高中毕业那年,亲眼目睹了三位非常熟悉的孩子因为学业而发生“崩溃”。其中两位是我高中同班同学。作为边远地区数得着的尖子班,我们全班有60名从全市优中选优拔出来的学生,大家都为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而拼搏。

 

大连雅文妈妈 19:43:48

在中国,每个孩子的潜心理都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有上面这些“崩溃”情绪。

 

北京贝贝爸爸 19:44:04

就在进入高考的最后阶段,班里一名男生出现精神症状,死活不愿去上学,后来经过做工作,勉强又去上学,基本是精神恍惚、神情漠然的状况。参加了高考,成绩居然还不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但到了大学后,病情发作,几经反复,最终无法完成学业。四年后我大学毕业时回家看望这位同学的场所,是医院。

 

大连明儒爸爸 19:44:45

我是85年毕业,我上一届有个跳河的,死后3天,来了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的同班女生跳河被发现的早,救起了。

 

北京贝贝爸爸 19:44:46

我班里另外一名女生,与这位男生几乎是前后脚出现了情况,且病情更加严重。时隔多年,仍有同学跟她电话联系之后,经常用的描述是“今天她接电话时又认不得我是谁了”。

 

大连雅文妈妈 19:44:51

那时候的课业负担也很沉重吗?

 

北京贝贝爸爸 19:45:11

非常沉重,我们当时还承载着父辈们的一个梦想,从边疆考回内地去……

 

北京贝贝爸爸 19:45:23

父辈都是内地人。

 

北京贝贝爸爸 19:45:46

全班60人,竟然有2人出现严重问题,比例是1/30,惊人不惊人!

 

大连雅文妈妈 19:45:46

嗯,我高考时似乎没这么大压力。

 

上海聪聪妈妈 19:45:53

这是典型的高考综合症以及群体癔症的表现。

 

大连明儒爸爸 19:46:06

我大一的同伴同学,开学一个月退学,被证实是高考复习时留下的精神不正常。

 

北京贝贝爸爸 19:46:20

看来,绝对不是孤案。

 

北京贝贝爸爸 19:46:26

说到的第三人,是我同班同学的妹妹,我们高考时她正好中考,她哥哥高高兴兴考上了大学,她则因为学习压力和成绩不理想,出现了“崩溃”,后来不但不能读书,甚至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我最后听说她的消息,是在寻人启事上,她走失了,不知所终。

 

北京贝贝爸爸 19:47:07

类似的例子,目睹加耳闻的,总有十多起了吧。原本都是不错的孩子,在旁人看来,就像着了魔一般,瞬间就出了问题,一个个本来的栋梁之材,就此毁掉。

 

北京贝贝爸爸 19:47:43

原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情况会逐渐好转,但遗憾的是,惨痛的案例一直不绝于耳。

 

大连雅文妈妈 19:47:50

今天一群长春的婧妈一个原本非常优秀的孩子在强大的压力下寻求同性恋安慰。

 

北京贝贝爸爸 19:48:03

嗯,我也看了

 

北京贝贝爸爸 19:48:10

2009年,我家贝贝还处在较为轻松的初一阶段,我根据网上热评对河南西峡第一高中出现的高考前连续发生学生“崩溃”事件,写了一篇《西峡一高,你究竟怎么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afb950100cjdy.html),痛陈其弊端,在网上引起一定反响。

 

大连明儒爸爸 19:48:31

黑龙江省鸡西市1983年的高考状元,我们地区唯一的清华大学,大学毕业念了清华的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崩溃,现在鸡西吃劳保,生活基本自理,未婚。

 

北京贝贝爸爸 19:48:47

比比皆是。

 

北京贝贝爸爸 19:49:04

而在贝贝准备中考的今年,又无奈而痛心地听说,北京某区发生若干起跟贝贝同年级的孩子,因为考试而出现了严重问题……

 

太原魏然妈妈 19:49:03

教育中被忽略了的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贝贝爸爸 19:49:21

至少有两个孩子自杀了。

 

太原魏然妈妈 19:49:37

痛心。

 

大连雅文妈妈 19:49:39

社会吃人,原来就是这样形成的!

 

北京贝贝爸爸 19:49:53

一个是在自己家里上吊,一个是从学校教学楼跳下来

 

北京贝贝爸爸 19:50:08

今天的孩子是什么状态?作父母的又是什么心态?要想了解,可以看看一位家长在论坛上发的贴子。

 

北京贝贝爸爸(378945187) 19:50:22

贝贝爸爸谈《教育的三条底线》——教育思想者沙龙之一

大连雅文妈妈 19:52:40

和“非人的生活”无异。

 

北京贝贝爸爸 19:52:43

不知这个帖子,是不是能够得到家长们的共鸣。这种痛切的感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北京贝贝爸爸 19:53:06

跟朋友探讨这个话题时,有时能听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有人说,打仗还会死人呢,学习哪能不付出代价?居然把人类社会最文明的活动——学习,与最残酷的活动——战争放在一起比较,真不知这样的朋友是怎么想的。也有人说,那些孩子自身有问题,太敏感,太脆弱,太娇气,同样的环境条件,为什么别人就没事呢?

 

大连明儒爸爸 19:53:10

可是美国的大学一样苦啊。

 

大连雅文妈妈 19:53:23

很多国内中学生的写照。

 

郑州双儿爸爸 19:53:26

唉,说点题外的,中国的教育是有一些不足,但是我觉得家长也有一定的责任。

 

北京贝贝爸爸 19:53:48

我承认,孩子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差异,但只要出现了“崩溃”的个案,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就说明个体所在的群体已经处在了可怕的超限状态。还有人说,连这点学习压力都承受不了,还能指望做什么事呢?不如被淘汰掉算了。这个说法就更荒唐了。中华民族未来的优秀素质,如果是要通过对孩子们的这种斯巴达式的“优胜劣汰”来形成,那我真的无话可说了。

 

郑州双儿爸爸 19:54:01

不能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全推给学校和教育。

 

大连雅文妈妈 19:54:05

家长如果能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会好一些,但也难逃大体制,大环境。

 

郑州双儿爸爸 19:54:23

是的,平常心看待孩子。

 

太原魏然妈妈 19:54:22

家长也是无奈。

 

北京贝贝爸爸 19:54:29

学习是为了更聪明,而不是更迷惘;学习是为了更幸福,而不是更痛苦;学习是为了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所主宰。

 

北京贝贝爸爸 19:54:51

那些“崩溃”的可怜的孩子们,却偏偏因为学习而变得更迷惘,更痛苦,甚而至于完全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了。这个教训,怎一个“痛”字了得!

 

北京贝贝爸爸 19:55:32

由是,我有三点建议。

 

北京贝贝爸爸 19:55:40

首先,给孩子加压务必要远离“底线”。

 

北京贝贝爸爸 19:56:01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让孩子“崩溃”。那些“崩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几乎无一例外地于事先对孩子可能因学习而“崩溃”全然无知,往往是孩子出现严重问题后,才追悔莫及。

 

大连雅文妈妈 19:56:16

但很多家长即使知道了这个道理,也都心存侥幸的心理,感觉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那“崩溃”者之一。

 

北京贝贝爸爸 19:56:32

对啊。听听位爸爸的泣血哀鸣吧——“孩子,爸爸真的不知道学习还能学死人啊”,不知各位父母作何感想。都说无知者无畏,信哉斯言。因为没有“崩溃”的概念,可怜的父母(当然也包括一些老师)为让孩子提高成绩,无所不用其极,全然忘记了那是一个个血肉之躯,那是一棵棵还没有长成的幼苗,那是一朵朵尚未开放的蓓蕾……

 

太原魏然妈妈 19:56:33

当局者迷啊。

 

北京贝贝爸爸 19:57:05

真的希望,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能有“底线”这个概念,并且能够死死守住这条“底线”,让孩子们都远远离开这条“底线”。没有战争,没有动乱,没有饥荒,在如此和平幸福的环境中,却有孩子因为学习而丧失健康乃至生命,这个代价实在是太惨痛,也实在是太无谓了。

 

上海聪聪妈妈 19:57:08

呵呵,挺好的问题,我本来准备的题目就是《让我们睁开心眼,看懂自己的孩子》。

 

大连雅文妈妈 19:57:30

想起鲁迅的“呐喊”。

 

北京贝贝爸爸 19:57:57

其次,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有耐心。

 

太原魏然妈妈 19:57:56

根子在教育的体制。

 

大连雅文妈妈 19:57:57

聪妈会是一个新的视角。我们期待……

 

北京贝贝爸爸 19:58:15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古训无人不知,但设身处地,许多父母却常常没了留住青山的静气。父母当然有父母的道理,听听他们的“名言”吧:“我如果给了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将来就会欠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可以说,这是无数父母向孩子拼命加压的“内在动力”。

 

大连雅文妈妈 19:58:44

有点虎妈的味道。

 

北京贝贝爸爸 19:58:48

看看书店热卖的那些书吧——先是“赢”在大学,然后是“赢”在中学、小学、幼儿园、襁褓……现在恨不得都“赢”到妈妈肚皮里面去了。书的指向反映了父母们内心的焦虑,他们担心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郑州双儿爸爸 19:58:54

但是在中国,教育体制又没有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机制。

 

北京贝贝爸爸 19:59:18

我当然理解这些父母的苦心,但还是想奉劝一句:“来日方长。”学习像跑马拉松,无论是学业还是人生,还有那么长的路要走呢,急什么呀?况且,学业不成功,也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啊。

 

北京贝贝爸爸 19:59:51

无数事例证明,除了学业,孩子还可以做许多事,做得好,一样可以有辉煌的人生。再退一步讲,即使没有任何成功,就一个健康活泼的生命而言,不还有最平凡的幸福和快乐可以品味吗?而一旦崩溃,就没有一丁点儿幸福和快乐可言了。

 

北京贝贝爸爸 20:00:17

第三,对孩子要有正确的估量。

 

北京贝贝爸爸 20:00:32

不同的孩子,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甚至有巨大的差异。这一点,老师可能比父母要看得更清楚些——每天要接触大量学生,自然会有比较和鉴别。

 

大连明儒爸爸 20:01:05

给大家发个在美国大学的女生下半夜1:13分去教室上自习的心态描写。这个孩子在伯克利,是伯克利全奖。

 

北京贝贝爸爸 20:01:13

在美国读书也有压力。

 

北京贝贝爸爸 20:01:28

不知他们那边逼死逼疯孩子的人数和比例。

 

北京贝贝爸爸 20:02:13

而面对家中唯一的孩子,许多父母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的,我家孩子也一定能做到。果真如此吗?未必,真的未必。一个身高体壮的人可以很轻易地搬起一块大石头,一个瘦小枯干的人连搬起一块小石头都费劲,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像力量和体魄那样直观,那样外显,也就难怪不为多少人所认识了。

 

大连雅文妈妈 20:02:25

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

 

北京贝贝爸爸 20:02:32

只有了解了孩子真实的能力,父母才好打消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才能帮孩子选择真正适合其发展的目标。

 

大连雅文妈妈 20:02:49

我女儿在申请大学前夕,我的指导思想很明确。

 

太原魏然妈妈 20:03:04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连明儒爸爸 20:03:10

别超出孩子承受力。

 

北京贝贝爸爸 20:03:16

以上是我讲的第一个话题——教育不可以让孩子“崩溃”。

 

上海聪聪妈妈 20:03:34

挺好,贝贝爸爸讲的很到位。

 

大连雅文妈妈 20:03:40

非常棒,有理,有据,有节

 

北京贝贝爸爸 20:03:43

下面讲第二个话题,教育不可以掺杂恶性竞争。

 

上海聪聪妈妈 20:03:54

从现象、论点、论据到解决方案,很全面。

 

北京贝贝爸爸 20:04:04

贝贝现在美国德州做交换生。在国内学习时,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给孩子的心理减压,担心由于我们的无知、疏忽和不慎,导致孩子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尽管如此,孩子内心深处始终处在压力和焦虑之下。

 

大连雅文妈妈 20:04:26

一会儿聪妈和明儒爸给做点评啊。

 

北京贝贝爸爸 20:04:35

这应了张基广校长对教育底线所说的头一句话“今天睡好觉”——达到并非易事。正是由于孩子有出去以后的比较,她才能够说,在国内的那种焦虑现在几乎没有了。

 

大连明儒爸爸 20:04:53

打扰了主讲,请包涵。

 

北京贝贝爸爸 20:05:05

哈哈,咱们随时探讨。

 

北京贝贝爸爸 20:05:25

欢迎大家打断插话和点拨。

 

北京贝贝爸爸 20:05:34

随时,随处。

 

北京贝贝爸爸 20:05:42

在国内的学习为什么会那么焦虑?甚至学习成绩非常不错的同学也难免这种焦虑?原因至少有三。

 

北京贝贝爸爸 20:06:03

一是孩子们竞争的目的是要争取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孩子们竞争的方式是通过给自己拼命加码来获得优势,三是孩子们竞争的原则是拼掉对方、留下自己。

 

大连雅文妈妈 20:06:32

嗯,观点碰撞中会激起智的火花。大家随时补充

 

北京贝贝爸爸 20:06:39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但我们敢不敢说让孩子不要努力、不要拼搏、不要竞争呢?不敢,真不敢。

 

大连明儒爸爸 20:06:51

是PK,不是VS。

 

北京贝贝爸爸 20:06:59

完全正确。

 

大连雅文妈妈 20:07:02

呵呵,好,PK。

 

北京贝贝爸爸 20:07:16

这就导致了孩子们面对竞争的心态很难是一种良性的心态。

 

北京贝贝爸爸 20:07:26

有我没你,有你没我。

 

太原魏然妈妈 20:07:28

胜者王……

 

上海聪聪妈妈 20:07:34

有道理。

 

北京贝贝爸爸 20:07:49

这种竞争的方式,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影响,非常深刻也非常消极。

 

大连明儒爸爸 20:07:57

努力,拼搏,竞争都没错,方式错了。

 

上海聪聪妈妈 20:08:02

特别是排行榜问题,我等下谈谈我的体会。

 

北京贝贝爸爸 20:08:21

这就是咱们前面探讨过的,美国的孩子也辛苦,但内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连明儒爸爸 20:08:40

直接影响到商战,比如蒙牛与伊利。

  

大连明儒爸爸 20:08:44

用黑手。

 

北京贝贝爸爸 20:09:29

咱们的原则是拼掉对方,而方式则是中国人传统习惯中的所谓谋略。

 

大连明儒爸爸 20:09:45

你死我活。

 

北京贝贝爸爸 20:09:50

甚至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妄为。

 

北京贝贝爸爸 20:10:16

一位来自中国的妈妈去德国,房东家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给她看一篇他写的作文,里面讲到他长大后要当个马戏团小丑。这位中国妈妈读后颇不以为然,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真是胸无大志。可再看作文后面老师的评语,又让她不胜感慨。老师是这样写的: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笑带给全世界的人。老师的评语,大有赏识和褒奖之意。

 

北京贝贝爸爸 20:11:12

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少方面是有差距的,对许多事情的评价标准也因而有所不同。今天,中国的爸爸妈妈不但自己信奉,还拼命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要想得到“幸福”,就不能做“普通”的人。在这些爸爸妈妈的眼里,“普通”就是失败的代名词,于是大家想方设法让孩子变得“不普通”,而成为“不普通”的主要方式,就是让孩子“学有所成”。

 

大连明儒爸爸 20:11:55

在中国,普通人有点惨。

 

北京贝贝爸爸 20:11:57

正因为我们面临的这种现状,所以中国父母为让孩子“学有所成”所持的那种近乎偏执的心态也是不难理解的——常常,一条分数线,造就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命运。孩子学业“普通”,没有“抱负”,在那些发达国度也许还能享受与世无争的逍遥,而在尚处“发展中”的国内,往往意味着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收入待遇种种方面的难尽人意。这是现实。

 

大连雅文妈妈 20:12:19

我身边的一个同事,孩子高考失利,去了美国加州的一个社区学院,说每年都有几个指标可以在二年之后转到伯克利大学。结果发现一起的有二十几个中国孩子,结果出现了在中国看到的中国人和中国斗的局面。孩子也不得不和那些中国孩子较劲,暗地里拼。孩子妈妈说真是不该让孩子再到中国人堆里。

 

北京贝贝爸爸 20:12:35

我们目前的教育测量,其实就两个字:一是“考”,二是“比”。出于激励孩子上进的好心,一些学校除了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外,还热衷于排名,用排名来督促孩子之间展开竞争。竞争本没有错,但若过了头,成了对孩子的刺激甚至折磨,那就会有副作用了。

 

太原魏然妈妈 20:12:38

这才有“知识改变命运”

 

北京贝贝爸爸 20:13:05

本来名次跟分数一样,只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和衡量,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但如今,众多父母对名次和分数的关注早已远远超出对学习本身,而对名次的热衷有时更甚于分数。也难怪,几乎所有重大考试的目标都是简单而冷酷的,就是“拼掉别人,留下自己”,至于学的东西有用没用,有多大用……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只要比别人分数高,哪怕只是一分、半分,甚至零点一分,那就是胜利。

 

大连明儒爸爸 20:13:49

取材标准如此。

 

大连明儒爸爸 20:14:01

我们还谓之公平。

 

北京贝贝爸爸 20:14:05

有的学校把孩子的排名与学费挂钩,根据排名先后,把学费分成三六九等,无形当中把孩子的成绩栓在了父母的钱包上——学习退步了,父母就得多花钱。还有学校的名册顺序、教室座次等,都是一学期一调整,而调整的依据就是上学期的成绩排名。想想看吧,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如此等级森严的氛围当中,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大连雅文妈妈 20:14:11

这方面美国做得很人性化。孩子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每个学生都有个属于自己的帐号,只有孩子自己和经他授权的人能看到成绩。

 

北京贝贝爸爸 20:14:24

同样是学习辛苦,在如此状态下的辛苦,与美国的孩子们的辛苦,心态又不一样吧?

 

北京贝贝爸爸 20:14:49

因为人格、自尊受到严重伤害,这样的屈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可怕的。

 

大连明儒爸爸 20:15:03

一个教室里的孩子,用分数分出了个三六九等。

 

上海聪聪妈妈 20:15:14

非常赞同保护孩子的人格与自尊。

 

北京贝贝爸爸 20:15:20

这在中国的教室里非常普遍。

 

北京贝贝爸爸 20:15:35

好学生就坐在头一排,无论他个大个小。

 

北京贝贝爸爸 20:15:39

这就是一种所谓的荣誉。

 

郑州双儿爸爸 20:15:51

中国人多,教育资源匮乏,也是事实。

 

太原魏然妈妈 20:15:55

其他孩子无条件服从了。

 

北京贝贝爸爸 20:16:02

是对人格的一种极大侮辱。

 

北京贝贝爸爸 20:16:34

我比较欣赏贝贝她们学校的做法——没有公开排名,但每个孩子都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水平。办法其实并不复杂:重要考试仅公布班级、年级的平均成绩,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构成,这就足以让孩子从中找到自己成绩的客观参照了。这种把排名“藏”在孩子心中的做法,体现的是对孩子的尊重。

 

郑州双儿爸爸 20:17:23

说明中国也在慢慢改进,不是一无是处。

 

大连雅文妈妈 20:17:46

只是这样的学校也是少之又少的。

 

北京贝贝爸爸 20:17:47

在今天的学校里当个“好学生”,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学习好,成绩拔尖,基本上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了。而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为数不少在学校能够轻易当上“好学生”的孩子,进入社会后非但没有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有时甚至比不上一些“普通”学生。

 

郑州双儿爸爸 20:18:10

我们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问题。

 

北京贝贝爸爸 20:18:17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学校对孩子的评价维度几乎是单一的,以成绩和名次为主,而社会对孩子的需求维度是复杂多样的,远不是成绩和名次所能涵盖的。

 

北京贝贝爸爸 20:18:41

作为父母,当然不能不在意孩子的分数、名次,但我们决不能仅限于此。面对名次,父母应当做些什么?我提三点建议。

 

北京贝贝爸爸 20:19:19

首先要顶住名次的诱惑。

 

北京贝贝爸爸 20:19:40

贝贝读初中时,跟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分数起起落落,名次沉沉浮浮,但我的烦恼并不多。

 

大连雅文妈妈 20:19:47

家长要放下虚荣心。

 

北京贝贝爸爸 20:19:53

说说我的态度吧,很简单,就两句话:不求非得第一,但求基本稳定。

 

北京贝贝爸爸 20:20:21

有父母曾问过我,为什么不要求孩子争第一?我的回答是,能得“第一”当然不坏,但假如“争当第一”变成了孩子的压力和负担,那就宁可不要这个“第一”。

 

北京贝贝爸爸 20:20:38

说点个人体验。我在小学和中学时曾有过连续几年名列年级第一的经历,以至于得第二对我来说都意味着失败。在承受重压如履薄冰若干年后,我终于以突然下滑到几十名以外的方式获得了心理解脱。心态调整正常后,成绩开始逐渐恢复,重又进入第一阵营(并非第一名,但稳定在前若干名之内),并将此状态保持到高考,最终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

 

北京贝贝爸爸 20:21:19

这段经历可以套用一句话:“‘不争第一’让我失去的只是负担,得到的却是高考的胜利。”

 

北京贝贝爸爸 20:21:34

当然,个别孩子有绝对的实力把“第一”牢牢握在手里,当然不必非得让出来。

 

北京贝贝爸爸 20:21:53

第二,是别把所有的孩子都练成“做题匠”。

 

北京贝贝爸爸 20:22:15

问过一位资深老师,孩子考试如何能得高分。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讲、练、考!考什么就讲什么,讲什么就练什么。考试大纲是讲课的最高纲领,大家心照不宣——不在考纲的内容,或勉强应付,或干脆减免;对于必考的知识点,则大讲特讲,高度强化。

 

大连雅文妈妈 20:22:21

不要让孩子沦为考试机器。

 

北京贝贝爸爸 20:22:39

头几年的中考、高考中还有“超纲”题,还有偏题、怪题、难题,在众人反对下,现在基本没有了。在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仅以中难度以下的试题选拔孩子,确实也真够难为出题的人了,选拔的主要办法当然就是加大题量,而得高分的基本途径也只有追求熟练、准确和速度了。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通过反反复复的强化训练。

 

上海聪聪妈妈 20:23:22

教育是在培养熟练工。

 

北京贝贝爸爸 20:23:26

这又是咱们前面探讨过的两国孩子辛苦的比较。咱们的孩子主要精力在做题,人家是在探讨钻研学问。

 

北京贝贝爸爸 20:23:35

同样的辛苦,结果完全是不一样的。

 

大连明儒爸爸 20:23:50

嗯。

 

北京贝贝爸爸 20:23:52

于是,孩子们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这种精雕细刻、枯燥无比的“专业化训练”当中,直至成为见什么题都能用直觉迅速作出反应的“做题匠”……一些学校的所谓“状元强化班”,培养的就是此类孩子。对于当今的“状元”和“状元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这里暂不进行探讨,以后有机会再专题阐述我对此的看法。

 

北京贝贝爸爸 20:24:48

有些禀赋特殊的孩子既有能力也有兴趣当“做题匠”,甚至可能会以“做题匠”之类的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做题训练不啻一种折磨,而且对未来学业和事业发展也未必有多大用处。

 

大连明儒爸爸 20:24:54

学而优则仕,这里的学就是做题。

 

大连雅文妈妈 20:24:59

美国的教育精神是培养这样的人: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富有探索精神与学习的热情,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动手能力强,这些东西才是一个人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服务社会,获得个人幸福的重要因素,可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扼杀的也就是这些最为宝贵的东西。

 

北京贝贝爸爸 20:25:08

没错,在咱们的体制中,就是做题。

 

北京贝贝爸爸 20:25:18

雅文妈妈说得非常到位。

 

北京贝贝爸爸 20:25:32

诚然,目前还没有比现行的高考体制更公平、更公正的办法,高考还是孩子们的主要奋斗目标,因此,咱们做父母的仍然要大力支持孩子们为实现目标而全力拼搏。但仅仅为了多得几分,或者为了争当“高考状元”,而把大量精力无谓地耗在机械的做题训练中,似乎也没有太大必要。把握好这个度,是需要父母用心考虑的。

 

大连雅文妈妈 20:25:45

孩子不到美国,我体会还没这么深刻。

 

北京贝贝爸爸 20:25:59

咱们孩子的辛苦,正在于此。

 

大连雅文妈妈 20:26:03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果然!

 

大连明儒爸爸 20:26:15

无谓的辛苦。

 

北京贝贝爸爸 20:26:16

第三,竞争时别忘了原则。

 

北京贝贝爸爸 20:26:27

在成人世界都在日益强调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却不得不面对“你进我出”或“你上我下”的残酷竞争。这种竞争对孩子的消极影响,真的不能等闲视之。

 

大连明儒爸爸 20:26:31

游戏规则。

 

北京贝贝爸爸 20:26:46

一个小学生考试得了满分,回家后却哇哇大哭痛不欲生,家人问为什么,孩子说:自己不是班里唯一的满分,另一个同学也考了100分——不是绝对的第一名,就让孩子接受不了。

 

北京贝贝爸爸 20:27:03

例子可能有些极端,却非常到位地体现出当下一些孩子的心态。

 

北京贝贝爸爸 20:27:34

孩子不也是无辜的吗?在孩子眼里,只要涉及竞争,几乎无不是为争夺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名额——名牌大学,热门专业,重点中小学,实验班,三好生……有我的就没你的,有你的就没我的——这种逻辑,让个别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不择手段,学会了恶意竞争。这比学习本身出现问题更叫人害怕。

 

北京贝贝爸爸 20:27:58

在美国,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是开放的,包容的。

 

大连雅文妈妈 20:28:05

可笑的是咱们的成绩排法,有六个一百分的,就有六个第一,差半分的第七个人就是第七名。

 

太原魏然妈妈 20:28:39

确实是。

 

北京贝贝爸爸 20:28:44

几年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女生在私看了国外大学发给同寝室另一位女生的录取邮件后,冒名回复了拒绝信,致使其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在相互之间完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居然会做出这般损人不利己的事,着实让人不解。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被不良竞争环境所扭曲的心灵。

 

大连雅文妈妈 20:29:13

典型的农耕文明留下的思想。

 

北京贝贝爸爸 20:29:25

无论孩子身处的竞争环境如何,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把握导向。要告诉孩子,竞争固然重要,但做人比竞争本身更重要——在竞争中做到严守规则、尊重对手、不逾道德底线之类,应当是最起码的要求。

 

大连雅文妈妈 20:29:27

就是自己家那块地方。

 

北京贝贝爸爸 20:29:38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话题。

 

北京贝贝爸爸 20:29:56

下面讲第三个话题,教育不可以与做人割裂开来。

 

北京贝贝爸爸 20:30:32

 “学习改变命运”的说法大家耳熟能详,通过学习,的确有成千上万孩子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学业如此重要,于是不少人将“唯有读书高”奉若圭皋,可现实生活却告诉我们,人生中原本还有比学业更重要的东西……

 

大连雅文妈妈 20:30:35

这个问题更重要。

 

北京贝贝爸爸 20:30:53

据说,美国著名的威尔逊中学的标志是鹰和马——在校门口有黑色大理石雕塑,校徽上、明信片上、文具上都有其图案,“鹰—马”微雕还被做成精致的礼品赠送来访的客人。

 

上海聪聪妈妈 20:31:06

突然发现贝贝爸爸的三点,不约而同地重合了我对孩子的期望值三要素。

 

大连雅文妈妈 20:31:10

涉及孩子未来能走到哪,能走多远,关系到孩子是否能成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北京贝贝爸爸 20:31:14

一般想来,“鹰—马”的意义太直观了,无外“远走高飞”、“马行千里”、“鹏程万里”之类,而有心人细究缘起,却发现它的真实含义与咱们惯性思维的理解完全是两回事。

 

北京贝贝爸爸 20:31:30

那是一只被饿死的鹰,由于它只想着具备飞遍世界的能力和技巧,却没有学到觅食的本领……

 

北京贝贝爸爸 20:31:48

那是一匹被宰杀的马,它嫌原来的主人给的活多、给的饲料少,便改投到一位做皮匠的新主人那里,不用干活又吃了几顿饱饭之后,这匹马的皮被剥下来了……

 

北京贝贝爸爸 20:32:06

读过这两则寓言故事,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所学校以“鹰—马”为标志的良苦用心了。

 

北京贝贝爸爸 20:32:23

在我们所熟悉的教育体系中,学业总是被当仁不让地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其它方面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是“教书”加“育人”的双重功能,却成了“教书就等于育人”的单维模式。

 

北京贝贝爸爸 20:32:58

学业当然可以带给孩子很多东西:增加知识,增长才干,增进智力。但无论它有多么重要,都不可能赋予孩子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

 

北京贝贝爸爸 20:33:31

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孩子在保护自我方面甚至比不上自然界的小动物;没有健全的心智、性格和情感,凭一时一事的“抖机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孩子在未来社会中走得更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知识、抱负有时还可能是家庭和社会的祸害。

 

北京贝贝爸爸 20:34:17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提及一个关于英文表达翻译成中文的争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个功能(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当中,前三者毫无疑问地被译为“学会知晓”、“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对第四个“学会”的中文翻译则出现差异,有译作“学会做人”的,还有译作“学会生存”的。

 

北京贝贝爸爸 20:34:51

我在英文方面并没有很深造诣,因此对Learning to be如何翻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读过争论双方的观点后,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原本就难尽其意,那么不妨把各有其理的“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叠加起来——“学会做人与生存”,尽管从字面上看略显别扭,却可能对原意表达得更为完整。

 

大连雅文妈妈 20:35:30

我的理解是“学会成为你自己”。

 

上海聪聪妈妈 20:35:45

挺好的。

 

北京贝贝爸爸(378945187) 20:35:46

这里的翻译问题,带出的其实是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知问题,也就难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为此争论不休了。我的所谓“叠加方案”当然不乏戏谑意味,但我的确想以此为话头,表达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上海聪聪妈妈 20:35:56

这个翻译体现了个性特色,很到位。

 

上海聪聪妈妈 20:36:01

雅文妈妈高手啊。

 

北京贝贝爸爸 20:36:13

澳大利亚有所小学的墙上写着这样一行大字:“在这里,我们教育这些价值观:Love(爱),Trust(信任),Honesty(诚实),Responsibility(责任感),Integrity(正直),Reconciliation(和睦),Belonging(归属感),Cooperation(合作精神),Social Justice(社会公正),Sense of Humor(幽默感)。”

 

北京贝贝爸爸 20:36:43

这令刚刚把孩子转入这所学校的中国父母大为惊讶,因为这十项内容当中居然没有一项是涉及学习的,甚至没有一项是有关智力因素的。

 

大连雅文妈妈 20:36:46

我的感觉是这样。没有翻译技巧的考量。

 

北京贝贝爸爸 20:37:31

震撼之余,来自中国的父母开始反思:教育,远不止是对孩子仅仅在智力或语言等方面进行的技能训练,而应当是对身心健全的孩子全方位的塑造,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上海聪聪妈妈 20:37:55

本质的直觉,比翻译技巧和经验,跟符合语文的原意。雅文妈妈赞一个。

 

北京贝贝爸爸 20:38:13

“遭到”大家众口一词的表扬。

 

北京贝贝爸爸 20:38:20

当然,对于“学会做人”的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学会做人”是能够遵守社会准则和公共道德,有人则说“学会做人”就是明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人甚至把它理解为深谙游戏规则并且懂得钻游戏规则的空子——有些所谓的“励志书”就是这样教大家的——这样的观点不但误人子弟,简直有教唆之嫌,务请各位父母留神。

 

大连雅文妈妈 20:38:31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培养了不同特质的人。而是这些不同特质的人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主体。

 

北京贝贝爸爸 20:38:39

太对了。

 

北京贝贝爸爸 20:38:59

社会环境在某些方面一时的不尽人意是完全正常的,每个社会成员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向善和相互监督,来使社会不断进步,环境不断改善。

 

上海聪聪妈妈 20:39:01

这讨论真是太丰富了,启发了我很多平时随性的思考。

 

大连雅文妈妈 20:39:17

这些人又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走向。

 

北京贝贝爸爸 20:39:27

为“适应社会”昧心而为的曲意逢迎,会让孩子心灵扭曲,人格变形;为自己“活得滋润”刻意行之的偷奸取巧,只能使社会环境更加不堪。

 

上海聪聪妈妈 20:39:34

我原来提倡一点:教育需要多样性,因为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多样性的。

 

北京贝贝爸爸 20:40:05

在他律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父母,我们无法强求别人做到什么或不做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给自己设置做人的底线,可以教会我们的孩子应当怎样做人。

 

北京贝贝爸爸 20:40:29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光自己做个“好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会上还有“坏人”。在“坏人”和“坏事”面前,孩子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生存下去。

 

北京贝贝爸爸 20:40:56

“女研究生被只有小学文化的骗子卖到偏远山村当媳妇”,无疑是极其经典的一个案例,至今仍时常被人们提起。有人甚至从中得出结论——“学得太多,会把人学傻。”果真如此吗?非也。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些比书本知识本身更需要学的东西,却从来也没有被父母和老师教给过孩子。

 

北京贝贝爸爸 20:41:26

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能光怨孩子吗?

 

北京贝贝爸爸 20:41:43

孩子不仅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作为生物界的一员,还要有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是每一种动物都必须具备的。读书读到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甚至生存能力都没有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北京贝贝爸爸 20:42:11

中国的孩子普遍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更遑论应急自救能力。为父母和社会辛苦供养多年的孩子,在不期而遇的险境面前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无疑让人扼腕痛息不止,而无辜的孩子可能始终也没有明白,问题究竟出在了什么地方。

 

太原魏然妈妈 20:42:20

教育的方向。

 

北京贝贝爸爸 20:42:44

我们曾经大大地走偏过,比如什么劳动大学。

 

北京贝贝爸爸 20:43:02

但我们又非常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北京贝贝爸爸 20:43:54

今天要说的就这些了。跟大家分享了几个观点,感到非常开心。除了提到的教育不可以让孩子“崩溃”、教育不可以掺杂恶性竞争、教育不可以与做人割裂开来这三点之外,我最后还想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教育不应当有失败者,永远不应当有!

 

大连雅文妈妈 20:43:53

我想起卢梭在《爱弥尔》中说的,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是自然天性的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一个教育是否是良性的教育,就是要以人的自然天性为标准来衡量。那些尊重人的自然天性的教育,就是良性的教育。

 

上海聪聪妈妈 20:44:04

毛的经典言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北京贝贝爸爸 20:44:41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感谢雅文妈妈,感谢每一位参与交流的家长。

 

上海聪聪妈妈 20:45:22

贝贝爸爸,你对“教育的失败者”如何定义?

 

北京贝贝爸爸 20:45:34

比如崩溃……

 

上海聪聪妈妈 20:45:36

是指施教者,还是受教者?

 

上海聪聪妈妈 20:45:43

那种状态算失败?

 

北京贝贝爸爸 20:45:45

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失败者。

 

上海聪聪妈妈 20:45:54

好的,崩溃算一个,还有其它吗?

 

北京贝贝爸爸 20:45:58

今天我所述的三条底线,逾越了就是失败者。

 

郑州双儿爸爸 20:46:28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大连雅文妈妈 20:46:52

感谢贝贝爸爸的精彩分享和在这背后付出的心思,时间与爱。

 

北京贝贝爸爸 20:47:10

雅文妈妈辛苦。

 

上海聪聪妈妈 20:47:16

我最后还想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教育不应当有失败者,永远不应当有!贝贝爸爸的这句话,我持保留意见。

 

大连明儒爸爸 20:47:24

按照百科的说法,教育是个很恐怖的事情。

 

北京贝贝爸爸 20:47:24

我是说,“不应当”有。

 

北京贝贝爸爸 20:47:27

不是说“没有”。

 

北京贝贝爸爸 20:47:39

现在不但有,而且非常有,大大的有,这是很可怕的事。

 

郑州双儿爸爸 20:47:54

失败、挫折也是一种教育。

 

大连雅文妈妈 20:47:59

聪聪妈妈是否可以就此展开,我们大家还余兴未尽。

 

上海聪聪妈妈 20:48:09

从前面的多样性角度来看,失败者古有之,将来也不会少。

 

北京贝贝爸爸 20:48:25

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孩子总会在自身发展方面取得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不应当有失败的。

 

太原魏然妈妈 20:48:46

对失败的定义不同而已。

 

郑州双儿爸爸 20:48:47

贝爸的意思是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

 

上海聪聪妈妈 20:49:01

贝贝爸爸这样的希冀,是美好的愿望,是父母作为施教者的乌托邦。

 

大连雅文妈妈 20:49:11

嗯,我理解贝贝爸是说不应当做教育的失败者,是一种警醒,警示的意味。

 

北京贝贝爸爸 20:49:14

但问题在于,我们把过多的功利,过多教育之外的东西强加在其中,使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东西。

 

北京贝贝爸爸 20:49:23

就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应当有战争”。

 

上海聪聪妈妈 20:49:34

但是今天大家在这里讨论的起点是什么?不正是因为有太多失败例子,让我们反思吗?

 

北京贝贝爸爸 20:49:49

所以我最后是在呼吁,“不应当有”。

 

北京贝贝爸爸 20:50:11

就好比咱们探讨如何制止战争,说了许多,最后我可以呼吁,人类本应当没有战争。

 

北京贝贝爸爸 20:50:20

但实际上是有的。

 

上海聪聪妈妈 20:50:23

嗯,如果作为警示,我深表赞同。

 

北京贝贝爸爸 20:50:27

谢谢。

 

大连雅文妈妈 20:51:12

如何不做教育的失败者,谨记上面的三条底线。

 

北京贝贝爸爸 20:51:39

嗯。

 

大连雅文妈妈 20:51:41

贝贝爸是这样的思想逻辑吧?

 

北京贝贝爸爸 20:51:47

完全正确。

 

上海聪聪妈妈 20:52:39

看来大家的基本态度都差不多,表述不同,角度不同,本质还是比较类似的。

 

大连雅文妈妈 20:53:01

请聪妈再做以展开和延伸好吗?您刚才说贝爸的三条底线正好契合了你的教育标准三要素。

 

大连雅文妈妈 20:53:19

愿意深入倾听……

 

上海聪聪妈妈 20:53:48

我上次在四群提问过: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希望是什么?

 

大连雅文妈妈 20:54:50

回答这个问题就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样。

 

上海聪聪妈妈 20:55:05

我自己的回答是:1.独立谋生的能力,2.融合与社会的综合素质,3.让人感觉温暖和受人欢迎的人格魅力。

 

上海聪聪妈妈 20:55:19

这是我对自己孩子的期望。

 

上海聪聪妈妈 20:55:45

第一条有点符合贝贝爸爸的第一条底线。

 

上海聪聪妈妈 20:55:58

第二条也符合良性竞争的要求。

 

上海聪聪妈妈 20:56:16

第三条也符合做人的基本原则。

 

大连雅文妈妈 20:56:28

殊途同归啊。

 

上海聪聪妈妈 20:56:51

贝贝爸爸的表述是反面说明了问题。

 

大连雅文妈妈 20:57:06

相得益彰。

 

上海聪聪妈妈 20:57:25

看来大家真是所思所想,都有共性的。

 

大连雅文妈妈 20:57:48

所谓人与“群”分。

 

大连雅文妈妈 20:58:01

呵呵,共同的我们共同走到了这里。

 

上海聪聪妈妈 20:58:11

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了。

 

大连雅文妈妈 20:58:11

幸会。

 

上海聪聪妈妈 20:58:52

我个人是个实用主义者,很多东西讨论理论很容易,但是落实到行动,就会困难重重。

 

大连明儒爸爸 20:59:27

赞。

 

北京贝贝爸爸 20:59:48

高度同意。

 

上海聪聪妈妈 20:59:52

我刚才跟聪爸提到:其实看看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理念,某种程度上,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和尺度把握

 

北京贝贝爸爸 21:00:21

有时我们对贝贝的教育,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观点双方针锋相对,非常尖锐。

 

北京贝贝爸爸 21:00:39

其中的道理双方都明白,但事到临头,还有冲突,并不那么简单。

 

上海聪聪妈妈 21:00:44

我非常赞同贝贝爸爸:看淡名次与成绩,不求第一,但求稳定。

 

上海聪聪妈妈 21:00:56

我想谈谈排行榜问题。

 

北京贝贝爸爸 21:01:02

嗯。

 

上海聪聪妈妈 21:01:16

这个目前非常影响孩子们和家长心态的原罪之物。

 

上海聪聪妈妈 21:01:52

我家聪的班级每周都会考试,每次考试都会排名。

 

上海聪聪妈妈 21:02:12

一开始,家长群都会积极爆料自己孩子的名次。

 

上海聪聪妈妈 21:02:18

第一个月过去了。

 

上海聪聪妈妈 21:02:25

家长群沉默了。

 

上海聪聪妈妈 21:02:39

连第一名的孩子家长都缄默了。

 

太原魏然妈妈 21:02:58

现状是:如果不排名,家长也会坐不住。

 

上海聪聪妈妈 21:03:11

是什么让我们自我放弃了话语权和话语的欲望?

 

上海聪聪妈妈 21:03:26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快乐的。

 

上海聪聪妈妈 21:03:49

连第一名的孩子,都危机重重,下一次不知道是不是还是自己。

 

太原魏然妈妈 21:04:20

我们从小被告之:天外有天。

 

上海聪聪妈妈 21:04:50

所以,刚才讲到的教育现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分数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上海聪聪妈妈 21:04:59

说实话,我真感觉到悲哀。

 

上海聪聪妈妈 21:05:23

多少孩子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天赋,因为不被认同和赞同。

 

郑州双儿爸爸 21:05:46

在中国只有这样才能选出优秀人才。

 

上海聪聪妈妈 21:06:25

因此,我和聪爸达成共识:我们能接受孩子任何成绩,但是要求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求知的欲望。

 

上海聪聪妈妈 21:06:44

双儿爸爸说的也对。

 

上海聪聪妈妈 21:07:31

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历史原因(科举),也有现实原因(因为最好量化,就像政客的GDP)。

 

上海聪聪妈妈 21:09:06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管理跟发达国家比较,是相对水平低下的。

 

郑州双儿爸爸 21:09:17

如果不这样,有权势的家长、和老师有利益关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怎么评价?

 

郑州双儿爸爸 21:09:42

只有考试能相对公平一些。

 

郑州双儿爸爸 21:10:09

有些问题不是教育能解决的。

 

上海聪聪妈妈 21:10:29

教育的管理也是如此,采用了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太原魏然妈妈 21:10:31

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上海聪聪妈妈 21:10:53

其实美国也有特权阶级,比如小布什也进耶鲁。

 

上海聪聪妈妈 21:11:10

但是耶鲁不以小布什为荣,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上海聪聪妈妈 21:12:36

美国的选拔机制符合美国社会的体系要求。

 

北京贝贝爸爸 21:12:58

其实西方特别是英国,不应叫特权阶级,他们有贵族阶层,但跟咱们的富豪和权贵又不是一个概念。其中对贵族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荣誉感和勇气。

上海聪聪妈妈 21:13:05

中国的体系,的确是受制于自己的国情。

 

北京贝贝爸爸 21:13:54

英国王子从军上战场,是他们贵族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北京贝贝爸爸 21:14:40

缺乏类似的经历,是没有资格的。他们自知出身不同于平民,从小会被灌输以使命感、责任感。

 

上海聪聪妈妈 21:14:57

有时候,国内的老师也很疲惫。

 

北京贝贝爸爸 21:15:31

因为指标太具体太直接太有可比性了。

 

上海聪聪妈妈 21:15:44

班级孩子众多,课目多,家长们的关注力度也大,老师也不堪重负。

 

上海聪聪妈妈 21:16:09

比如聪的班主任,每次考试的晚上,我们想跟老师电话沟通,打不进去的。

 

上海聪聪妈妈 21:16:56

都是8小时之外,她们也很累。

 

上海聪聪妈妈 21:17:19

所以……

 

北京贝贝爸爸 21:17:44

我在企业工作,跟一些同事探讨,觉得有些事情挺扭曲的。比如工业企业管理,恰恰需要严格的规范化的管理指标、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但多数中国企业做的一塌糊涂。而培养教育人,应当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却被咱们做得指标明了,目标清晰,还能严格地量化考核。

 

上海聪聪妈妈 21:17:46

刚才贝贝爸爸讲到的3点,我都挺赞同的,也很启发我。

 

太原魏然妈妈 21:18:05

唉,老师中也有自杀的、被逼的人格分裂的。

 

北京贝贝爸爸 21:18:22

这种扭曲,让咱们的企业不大像企业,教育又偏离了其根本和实质。

 

北京贝贝爸爸 21:19:11

在目前教育体制的严格目标导向下,几乎没有哪个老师不知自己应当怎么做,应当做什么,做好做坏的标准是什么。

 

上海聪聪妈妈 21:19:12

是的,我也会跟孩子讲一句话:我们做人要有原则,但是对人和对事,要有双重标准。

 

北京贝贝爸爸 21:19:48

而企业里这种导向却常常是模糊和混乱的。

 

上海聪聪妈妈 21:20:38

是啊。

 

大连雅文妈妈 21:53:29

贝贝爸今晚的分享会对广大的家长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