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校方先是一招“升降级”,接着又是一招“摸底测”,把那些还没从假期中回过神来的同学们生生惊出了一身冷汗。
“摸底测”考三门,两门的分数很快见了分晓。贝贝英语97,数学87。得知这个成绩,我暗自掐指一算,平均分为92。这意味着贝贝的语文成绩只要达到86,三门平均就能过90。对于昏天黑地玩了一个寒假的贝贝来说,这个成绩当然满能说得过去了。

今天回家,我追问语文成绩,回答是还没发呢,但数学成绩又有变化。原来,贝贝拿到分数后,仔细看了老师的判分,发现老师少扣了自己1分,于是她主动找到老师,说明原委。老师把她的分数从87改为86,并夸她是“好孩子”。上学期,类似的情况发生过若干次,每次她找过老师后,都会“遭到”我的“严重”表扬。尽管有时我也对失掉的分数感到心疼——毕竟贝贝处在那样一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零点几分的差距就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我从不后悔,更不会去阻止贝贝的作法。从她的这个行为中,我看到了孩子诚实、善良、求真的天性,这是属于做人的范畴了,其意义要远大于孩子的分数。
当我还在絮絮叨叨地评述贝贝此次行为的时候,她却一个人坐在角落托着腮帮子自言自语呢:“1分,我还是舍得让老师扣掉的;但如果是5分、10分,我还会舍得么?这是一个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