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人,充满自信地告别父母,走出国门,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在陌生的人群中生活,学习。在巴黎,伦敦,或者是法兰克福的机场上,经常能遇到很多穿着时髦,英文流利的亚洲年轻人。我几乎可以在第一眼就把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和港台,日本的年轻人区别开来。简单地说,当我走进机舱,找到自己的座位时,我的邻座如果是个来自日本,来自港台的年轻人,他会向我微笑,对我说一声哈罗。然后我们会简单地交谈几句。
而如果我的邻座是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他一定面无表情地看着我。记得有一次在国际长途上,我的邻座是一个中国女孩子。她早早地坐在自己靠窗的座位。当我在她身边坐下的时候,我对她笑了笑。她以木然的表情回报我。在飞行的过程中,当她想离开座位的时候,她就无声无息地站起来,等我站起来让她出去。不管进来还是出去,她永远没有说过一声谢谢。我相信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只是,她受过的教育不一样。我也不有权利就此断言她没有教养。
其实礼仪礼貌只是一种游戏规则。如果她在中国生活,她可以坚守自己的规则。但既然走出了国门,那就应该遵守这个世界上已经约定的规则。我们中国的孩子可以非常优秀,但他们暂时还没有完全掌握这套规则。
有感于这些年纪轻轻就离开父母走出国门的学生们,我为他们写了《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的第一个系列。
渐渐地,我发现,国际规则固然重要,但这毕竟是表面的。随着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逐步低龄化,我开始意识到,在网络世界和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们,他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外部世界和外部文化的了解。他们知道黑格尔,知道康德,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老子庄子。他们欣赏梅纽因,欣赏莫扎特,但他们不一定知道,我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动听的乐器,有着最打动人心的音乐。
他们缺少一种植根在本土文化上孕育而成的自信。没有这样一种自信,他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
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人,首先得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反复思索的问题。当然,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个共解。但是,探索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我把这样的思索,写进了《与米兰聊天》的系列。这可以看做《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的第二个系列。
在《与米兰聊天》这个系列里,小读者们将与生长在德国的中国女孩子米兰一起,以新的视线和角度,重新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认识和思考文化,认真去寻找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根。
亲爱的们,久不更博,很抱歉。我最近在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