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生活在德国的外国人,我可能属于看话剧最多的那一类。但当听到席勒的《唐卡洛斯》时,我还是愣了一下。我看过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强盗》等名
剧。但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剧名。我把维基上这个剧的梗概读了一下,人物关系理了一遍,算是作了准备。有个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演出的当天下午,在剧院有一个讲座,由专家解说这个剧本。我想,看一个话剧要进一次补习班,也有点太过分了,不去。又有人告诉我,在开演前半个小时,这个剧的艺术总监还有一个20分钟的演说,向观众进行导演和表演的阐述。看来,连德国人要看懂这个剧也有一定的难度。我想了一下,与其听人讲解,人云亦云,还不如读一遍席勒原作。
像世界上大部分名剧一样,这个故事不外乎爱情,嫉妒,仇恨,还有宫廷阴谋。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个剧表现了男人之间生死相交的友谊,塑造了一个敢于和国王平视,并大胆向国王阐述自己观点的波萨侯爵。当他在国王面前大声说出:“陛下,请给思想以自由”的时候,我明白,德国知识分子蔑视权威的传统就是从席勒笔下的波萨开始的。在德国,这句话比莎士比亚的“生存,还是死亡”传播得更广。
演出结束后,我们和几个朋友在剧院的酒吧喝酒聊天。聊了一会儿才明白,在座的各位都是在中学的时候读过这个剧作的,对原作已经很模糊了。于是,有人问,有谁最近读过这部剧作?
我把手举起来。朋友们都笑了。
在读书方面,我是黑马,经常横空杀出,让人大吃一惊。有一次在柏林的一个沙龙里听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德文版翻译做讲座。最后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承认,这套书实在太厚,没有故事情节,几乎没有人真正有耐心读完。于是有人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从头到底读完过这6本书呢?
这时候有一个人小心地把手举起来,大家都愣了。因为,这个人居然是个中国人。我不但读完了全部6本,而且一直把它们放在床头,有兴趣的时候,随意拿起一本,翻到某一页,继续读。
还有一次跟人讨论宗教。有人问,你信教吗?意思是,不信教你能说出什么道理来呢?于是我反问,你们读过全部《圣经》吗?没有人读过。信教的人都是在教堂里跟从牧师的指点,翻到某一页,读一段。
而我,把圣经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连最枯燥的地方也没跳过去。提到《圣经》中最有名的句子,我可以明明白白告诉他们,这句话出自新约还是旧约,甚至是,哪一章。
睡觉以前读几页书。不必太多,但一定应该是有价值的书。读书的姿势是世界上最美的姿势。
读书其实也是一种个人财富的积累。它没有银行帐号上的数字那么刺激,但它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它是一个人一生一世的拥有。
在伦敦的一个书店里,有一组照片,叫做:世界上最美的姿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