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集《夜莺的歌唱》 |
在急救病房入口处换隔离服的时候,护士默默地递给我一张纸。我一边跟在家属身后走,一边一目十行地读着上面的文字:您的亲人正在经历他生命中最后的路程,他需要您的帮助。请您不要哭泣。他或许还能听见,因此他会伤心。而且还会影响其它的病人。请您握住他的手,抚摸他,向他说出您的爱...
婆婆属于受人尊敬的那一代德国老人。二次大战后的德国一片废墟。成年的男子不是阵亡了,战残了,就是失踪了。这些女人们用她们的双手把一块块砖瓦整理出来,清洗干净,重新建起了家园,创造了德国战后经济起飞的奇迹。晚年丧偶后,她一直坚持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们多次劝她搬来跟我们一起住。她不愿意。她说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后来我们在我们住处附近的养老院帮她登了记,劝她来住养老院。这样彼此都相对独立。我们平时买东西,散步时可以顺便去看她。她也不愿意。她说,刚开始我们或许很愿意去看望她。但慢慢地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她说我们有孩子还有工作,她不想增加我们的负担。我对她说,照顾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是理所当然的。她说她或许会活得很长,等我们把她照顾完了,我们自己也老了。这对我们很不公平。她很理智,已经把人情世故洞察了然。于是她一直一个人生活。家庭护理员一天上门三次进行护理。除了节假日去看她以外,我们每天都给她打电话。她每天都告诉我们她一切都很好,让我们不要担心。
我们进到病房,她依然在昏睡。她很多年以前就在律师那里写下声明,拒绝用人工的方式延长她的生命,拒绝在最后关头对她进行任何伤害肉体的抢救。所以医生和护士无所作为地站在闪烁着红灯绿灯的仪器旁守着她。他们简单地跟我们介绍了一下情况。临走时叮嘱我们,握住她的手,握住她的手。
我们握紧她的手,我们抚摸她的脸颊,我们在她耳边轻轻地对她说,我们都在她身边,我们很爱她。我们对她说,她的一生是多么精彩,我们多么为她自豪。我们一遍遍说着,一直说到仪器发出长长的蜂鸣。医生走过来,看看仪器,又看看手表,默默地向我们点点头,然后把仪器关了。
病房里突然很安静。窗外花团锦簇。我有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其实还很想问她一句话,我们说的话,她可听到了呢?
转眼已经三年了。我想,她是应该听到了的。因为每次在梦中看见她,她总是在对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