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首不一样的“月亮”

(2014-05-30 09:11:06)
分类: 创作理论

几首不一样的“月亮”

近些年一些初学儿歌创作的年轻人,不知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缘故,多是急功近利。或是草草写几首求编辑发表出来赚一本样刊和几个稿费,或是贴在博客上炫耀一番,讨的并不懂得儿歌创作技巧的网友的一番吹捧,就是不肯花时间,多用心去推敲推敲。还有的靠自己建几个“圈子”子,讨来很多社会职务或头衔……其实,这都是与创作毫无关系的。儿歌创作是活泼的,也是严肃的;是快乐的,更是痛苦的。你的写作功底不扎实,眼界不够开阔,兴趣爱好不够广泛,即便有很多网友追捧,照样写不出经典的传世之作!在近三十年的儿歌创作生涯中,我曾就同一题材写过多首儿歌,以“月亮”为题材的就是其一。

如《胆小的太阳》

月亮婆婆胆子大,天黑她也不害怕;

太阳公公胆子小,晚上总也不见他。

——见《幼儿园》画报2006年第6期

本来,太阳白天出来,月亮晚上出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孩子们看来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不知道这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自然规律,觉得月亮的胆子要比太阳的胆子大,要么为啥晚上总也见不到太阳出来呢?这就说明了作者在创作前不单用孩子的心理去体验了,而且还用孩子的心理去感受的,所以,写出来就被《幼儿园》画报发表了。

其实,说起以“月亮”为题材写儿歌,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请看这首《月牙船》,儿歌是这么写的:

月儿弯,像小船,我摇船儿去游玩。

摇啊摇到银河里,摘串星星做项链。       

——见1987年6月1日《新疆军垦报》。

这里,我把天上的一弯新月看作是漂游在银河里的一只小小的木船,我摇着它摘来很多的星星,并把星星做成了漂亮的项链……最后一句的“摘”字,本想用“捞”来着,经过反复的推敲,觉得还是“摘”字更为生动。

1989年,我又以“月亮”为题写了一首儿歌,题为《小月牙》:

小月牙,明晃晃,高高挂在夜空上;

小板凳,院里放,踩着板凳摘月亮;

摘下月牙当发卡,戴在头上闪银光。

——见1989年7月16日《北京日报》。

这首《小月牙》与前一首有所不同。前一首我要摘得是做项链用的“星星”,而这一次我要摘得对象却是用来当发卡的“月牙”。写好之后我就寄给了《北京日报》。不久,就收到当时“小苗”副刊的编辑常瑞先生的来信,说是要发表在“小苗”副刊上。后来,常瑞先生还把这首儿歌收录在由海燕出版社出版的《益智游乐园》一书中。不管是摇着《月牙船》去银河采摘星星,还是摘下《小月牙》戴在头上当发卡,现在看来都显得那么的稚嫩。

接着,我又写了一首夜空,虽然题目与月亮无关,但月亮的形象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请看:

夜空像个大草坪,上面坐满小星星;

月亮阿姨讲故事,小星星们都爱听。

——见1991年9月22日《北京日报》“小苗”副刊

从87年到89年的两年时间当中,我的“月牙”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而在89年到91年的这两年中,我笔下的“月亮”已经从小朋友变成了会讲故事的阿姨。

就是这两年,我觉得古老的“月亮”这一题材,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于是,我又写了一首新的《月亮》:

月牙像个老公公,弯着腰儿把地耕;

翻了一遍又一遍,长出漫天小星星

——见《幼儿教育》1993年第12期

又是一个两年。这两年中,我笔下的“月亮”又从“阿姨”变成了一位弯着腰儿在田间耕作的老农。不管是会讲故事的“月亮阿姨”还是辛勤耕耘的老公公,首先是观察——联想的结果。

有几位儿歌界的老前辈对我说,你笔下的“月亮”越来越成熟了……

越是成熟越是要有童心。于是,我的“月亮”又回到了幼儿时期。

请看这首《月亮娃娃》:

月亮娃娃脸皮薄,走路生怕别人瞧;

扯块白云当纱巾,蒙在脸上偷着笑。

——见《人才摇篮》1994年第4期

还有这首《月亮学游泳》:

蓝蓝的水面像夜空,月亮娃娃学游泳。

手儿划,脚儿蹬,溅起的水花像星星。

——见《家庭.育儿》1994年第8期

这两首儿歌,都把“月亮”比喻成“娃娃”。前一首写的是害羞的《月亮娃娃》把白云当做纱巾,蒙在脸上的腼腆的样子,后一首写的则是上进好学的《月亮学游泳》的场面。不仅让读者看见了溅到夜空中的“水花”,似乎还听到了“扑通,扑通”的打水的声音。写到这时的我才真正的悟出:幼儿文学创作也同样要有生活的真谛。同时我更觉得:如何赋予常事常物以新的艺术形象,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于是,有我又写了《鱼儿和月亮》:

月儿明,月儿亮,明月跳进小池塘;

鱼儿把它当月饼,邀请小虾来品尝。

小虾越吃越纳闷:怎么不甜也不香?

——见《小学生拼音报》1994年9月17日                                        

又如《月亮吹泡泡》:

深夜里,静悄悄,月亮爬上树梢梢;

鼓起腮帮吹呀吹,吹出许多亮泡泡……                                            

哎呀呀,快来瞧,风的办法有多好;

它把泡泡吹上天,变成星星眨眼笑。

——见《幼儿教育》1995年第9期

《鱼儿和月亮》中的月亮,写的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鱼儿把它当成了香甜的月饼,于是邀请小虾来品尝,小虾越吃越觉得不对劲,哦,怪不得不甜也不香呢,原来是月亮的倒影。而《月亮吹泡泡》中的月亮,是一位非常调皮的月亮。他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地爬到树梢上,吹呀吹呀,吹出了很多很多的亮闪闪的泡泡。这时,一阵风儿吹来,把这些会发光的泡泡全都吹到了夜空之上,变成了许多许多会眨眼的小星星。难道这种意境还不能让你心醉吗?

我并没因此而满足。在不断地创作发表其他的儿歌的同时,我仍在探索如何赋予常事、常物以新的艺术形象。同时又尝试着创作发表了新的“月亮”儿歌。

如:《白云和月亮》

白云像只小猫咪,要和月亮做游戏,

月亮想躲躲不开,被他紧紧抱怀里。

——见《咪咪画报》07年第6期

还有《月亮》:

月亮娃娃讲卫生,手拿白云擦夜空;

夜空擦得干干净,映出许多小星星。

——见《妈妈画刊》06年第6期,后收入

《2006年中国幼儿文学精品选》

不管是《白云和月亮》中不十分友好的月亮,还是非常讲卫生的月亮,它们的形象为什么都那么的可爱呢?这都是在和孩子们接触的同时去观察,去交流,去感受才能得到的。我认为:儿歌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又简单的事,它所需要的是更多的写作之外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大家也去这么做了,再经过精心的采撷、提炼;组织、加工,同样也能写出比我的“月亮”更美的月亮来!

请看我的另外几首月亮:

1、月亮宫殿

月亮像个大宫殿,嫦娥姐姐住里边;

白云飘来当窗纱,桂树栽在大门前;

吴刚酿酒玉兔跳,逗得星星都来看。

——见《读写算》1997年第3期

2、月亮洗澡

小池塘,水不深,月亮把它当澡盆。

傍晚月亮来洗澡,别提洗得多开心。

浪花帮着来搓背,白云捧来新毛巾。

水花溅到池塘外,变成满天小星星。

——见《幼儿园》06年第9期

3、月亮洗澡

月亮河里去洗澡,鱼儿也来凑热闹。

睁大眼睛四处看,还有星星做“保镖”。

鱼儿乐得摆摆尾,吐出一串亮泡泡。

4、月牙儿

月儿弯,挂树梢,多像一把小镰刀;

请你借我用一用,割来青草喂羊羔。

5、月牙儿

月牙弯,两头尖,我把月牙当小船。

摇呀摇到银河里,采回星星一竹篮。

星星当灯送老师,镶在老师屋里边。

老师备课灯下坐,又亮堂来又省电。

——见《小猕猴学习画刊》06年第9期

6、月牙

满天星星把眼眨,围着月亮要亲她。

月亮想躲躲不开,笑弯一张大嘴巴。

——见《小学生拼音报》2006年11月26日

7、月亮像个大皮球                                                                     

月亮圆,圆溜溜,多像一个大皮球?

我用彩笔画下来,送给院里的小朋友。

——见《提前读写报》96年6月22日

8、月亮下棋

月亮娃娃爱下棋,只想下棋不学习;

它把星星当棋子,悄悄摆在夜空里;

等了一宿没人理,又把棋子全收起;

遇上考试傻了眼,抱个零蛋回家去。

——见《哈哈画报》2002年第4期

9、月婆婆

月婆婆,眼神差,错把白云当棉花,

捡一团,摘一把,多得简直没法拿;

月婆婆,有办法,招唤风儿来帮她;

风儿推车跑得快,把白云送到月亮家。

——见《幼儿导报》96年7月21日

10、《月亮学雷锋》

月儿亮,月儿明,明月像盏大灯笼。

妈妈今晚上夜班,它举着灯笼接又送。

星星笑着把它夸,助人为乐学雷锋。

——见《幼儿导报》96年1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