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树生长于南国,是常绿乔木。而顾山红豆树却是生长在我国纬度最北的一棵红豆树,且为冬季落叶树种,繁殖极难,因而被誉为“海内孤木”。经专家鉴定,它是植物学上的一个独科分支,被正式命名为“戴氏红豆树”,又称“顾山红豆树”,已载入《世界植物大辞典》中。
惭愧,身为顾山隔壁人,一直没有去看过这棵红豆树。跟孩子念叨了很多遍红豆树的故事之后,我们终于行动了。

到了顾山,到处可见“红豆”二字,但红豆树在那里却一点概念也没有。根据预先搜查好的线路找到的只是红豆村村委,村委所在地跟红豆树还差好远呢

行前虽然在网上把去红豆村的路线模拟了一遍,但找到红豆树还是靠我问了十几个路人才找到。
从只能开一辆车的村道上驾过去,很多时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直到看到这块路牌才算找到“正确路线”。

跟徐霞客故居一样,红豆院也是深藏在村庄中。

周边都是农家。鸡鸭满地。

隆冬访古树,是很浪漫的,更浪漫的是我们还吃了个闭门羹。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游红豆村,这就有点意境了。

红豆树被高墙围着,不见庐山真面目,把两个小的急得围着墙团团转。

村名实在:红豆树下。

未见红豆树,先见红豆果。

当我们在村里乱蹿的时候,一个村民问我们要不要买红豆?并且热情地把我们让到家中,把他家的红豆倾囊而出给我们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大名鼎鼎的相思“红豆”。可惜我现在这把年龄买了也没人可以送了

红豆豆荚坚硬无比,摇之声若木质铃铛。红豆不霉不蛀,可以保存很久。
这里品相好的卖50元一颗,其余的100元三颗。看在大伯一家那么热情的份上,我只能当着大伯吩咐两个小的“你们以后有了女朋友一定要来买哈!”
后上上网一查,淘宝上的马来西亚红豆,不过几毛钱一颗。不过这样的爱情信物,在红豆树下买的意义肯定是大于淘宝的。

经人指点,我们找到看院人,买票进院。所谓“红豆院”,还真就是一个围墙围起来的院子而已。怪不得很多来过的人说没劲。

这个红豆院是我去过最小的景点了。同样五元门票,有些景点能在里面走一天还走不完。这里进去一目了然,不到百步就走完了。

可能很多搞收藏的都想觅到这张最小景点的门票。这张有意思的门票值得收藏纪念。

在这里除了看红豆树,就光是看几张照片了。没想到红豆院是这样简陋,来以前我以为起码象个博物苑之类的。照片还是我跟大爷混熟了以后他拿出来给我看的。

大爷非常纯朴腼腆,一直安安静静看我们玩,两个孩子活跃了气氛,才引得大爷开聊起来。
这里原是大爷的家,红豆树本是他家院子里种的一棵树,82年为了保护红豆树,把大爷家的房子给挪了,为了补偿大爷,就让他做了个看院子收门票的。这个活不错! 我建议大爷把自己手机号码贴在院门上,方便来参观的游客,他自己也可以更自由。

江苏江阴顾山镇的这棵红豆树以古老、奇异、珍稀著称于世,因而倍受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民间传说:这棵红豆树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为爱情而植,距今当有1400余年了。

据记载,此树在元代曾一度干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乾隆年间再生的两株连理枝,都显得霜皮斑驳,高大挺拔。

这棵被动迁徙到“北方”的红豆树,结的籽是不能发芽的。82年大爷家搬走了以后,老树前面向南几乎在一直线上又长出两棵小树。

90年满树开花的奇迹。据大爷说如今已经好几年没开花了。

红豆叶如榆叶,花有轻香。明年四月,我跟俩个小的相约再来看红豆树。

顾山红豆树一般三月放叶,五月放花,花为淡黄轻白色;十月结实,豆荚呈椭圆形,而有光泽;有果实一剖二粒,既圆又大,色泽殷红,晶莹明澈,几如宝石。青年男女用它作为信物相赠,寄托相思。

据《江阴市志》记载,这株红豆树已有1400多年了,树高8米,基干径290厘米,冠幅达111平方米。树干基部即分二杈,一朝西南、一朝东北。近年来,有学者因此树地处红豆生长的适宜地带的北缘,又是惟一的一株具有半落叶红豆树特性,因而将其单列为蝶形花科红豆树属中的专门一种,名曰:“顾山红豆”。显见其无比的珍稀了。更为奇特的是,此树常年开花不多,结实更少,但每遇气候异常,如大旱、大涝之年,便会开花结果,且气候越异开花结果越多。如1991年初夏之季,长江下游暴雨成灾,此树在5月满树开花,秋后结实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所以,有人说这株红豆能预测年岁丰歉,以警世人,可见此树有很强的物候感。

这株古老的红豆树还有不少美好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相传古时梁代的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全国遍建庙宇,在江阴顾山建了一座“香山观音寺”,并在寺中建有一“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出家,一为回避宫廷无情的争斗,二则是欲静心编撰《昭明文选》。在他留驻顾山期间,一日在集市偶遇一名美貌女子,两情相悦,互生爱慕之情,奈因门户、声誉等原因,终难成眷属,只好怨鸟分飞。这名女子却因相思成疾,不久而逝。太子闻之,哀痛不已。遂在该女生前所居之处手植了这一株红豆后离去。这一美丽而凄婉的传说,为千年红豆更增添了一分魅力,令海内外游人所瞩目。

两个小的在寒冷的风中照样玩得不亦乐乎。

拣到果实叶片就来问我,幸亏难不到我,这是院外一棵梧桐树的叶荚。

没我他们两个不知道要争论到什么时候。

两个小的只要在一起,就基本都是“看戏看卖甘蔗”的状态。我不管这次“乡土教育”有没有发挥成效,他们玩得开心就好。

今后去看红豆树的朋友,有新路可走了。政府为红豆树特意新修了一条大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