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教师的建议汇总(四年级上学期)
(2013-07-11 09:14: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给老师的建议汇总 |
给四年级语 文老师的建议 于文兴(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l
四年级的学生已进入抽象思维发展期,他们的分析、比较、演绎、归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思维水平有了发展。(李政涛《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发展纲要》)
四年级学生阅读、写作与三年级相比,主要提升点是着眼于篇。阅读时尤其要关注篇章结构,写作思路;写作上要学习布局谋篇。四年的孩子的理解力明显提高,很多孩子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这种发展很不均衡,学生两级分化正在扩大。
本学期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作文周的尝试以及《作文周报》的编辑。
1、“减法”与“加法”和作文教学要穿插进行,一般以“周”为单位,如第一周以教材为主,5课时左右完成教材,辅以“加法”,第二周为“作文”周,5课时左右完成作文,辅以“加法”。让学生感觉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变化,提高学习的兴趣。关键是开学初要把教学的程序安排好:明确教材的价值,进行整合,明确加法的内容与大概数量,明确作文训练的要点和篇目。然后穿插安排,有条不紊。
2、《国学》内容是《论语》。(1)一般教学程序: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底气、读出节奏——默读:文白对照,教师点拨——诵读:有理解地读,熟读成诵——联通与感悟。(2)第一环节教师教授1、2课时时,教师可先范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以后可让学生自读,逐渐培养文言语感,而不是依赖老师。(3)文白对照,要用好注释,看译文时要和原文一一对应,可用左右手分别指原文和译文,此处老师要提问重点词的意思。此法意在最初学文言文时就给学生正确的方法。(4)因每课有几条论语,最初的几课可以逐条按以上教学程序学习;以后可以几条一起学习。(5)教学时要有“融通”思维,即把“神奇汉字”“日积月累”等内容巧妙地放在各个环节中,而不是机械地割裂。教学要以本课主题为灵魂,形成一个关联的整体。(6)为促进对论语的理解,可以在大声读中讲孔子的故事,朗读《孔子传》重要章节。
3、“组诗”的教学,以《小学生必背古诗70+80》为蓝本,进行主题诗的教学。三年级以前完成的对单篇的背诵和粗知大意。四年级开始以主题为单位,实行板块教学。(1)主题鲜明:如“一样分别别样情”(送别诗),讲解“送别”在古代的特殊性。(2)明确不同板块的独有学习方式。如送别诗可从“送别的人物”“送别的环境”、“送别的方式”“送别的情感”四个方面来整合学习。(3)学完一个板块后可要求默写。为5、6年级减轻负担。(4)可再补充相关诗词,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积累空间。(5)鼓励学生在随笔、作文中灵活运用。
4、诵读课继续以《现当代散文诵读精华》为蓝本。在三年级诵读的基础上,四年级的提升点为:内容选择上难度可大一些,朗读指导上可粗一些,着眼于全篇的把握,感情的变化,不拘泥于句子的朗读指导,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练习展示的空间,朗读更加个性化。
二、自主学习。
5、策略:打破内容的统一与割裂,把一周底线以及拓展的方向在周一告知学生;打破时间的束缚与割裂(即白天与晚上的分割,一周内每天的分割);打破教师的统一要求,突出学生的自我规划和选择。
6、意义:(1)分层,让每个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主要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3)由自由选择带来学习上的兴趣。(4)自主学习过程中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与指导,尤其是自批自改习惯的形成。
7、方法:(1)“自主学习计划表”是师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抓手,初始阶段必须建立。(2)每周两次的抽测是自主质量的保障(当周周五抽一次,根据其结果决定周末作业;下周一抽一次,检验自主学习效果。每次抽测的内容在10分钟以内)。(3)平日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可随机让几个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上默写,根据结果,展示学生练习本,讨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作文周。
8、开学初明确训练内容:写好一件事;明确训练重点:拉长变粗(即布局谋篇,突出重点),包括:列写作提纲、一句话一幅画(五加法)、作文开头与结尾方法。明确训练题目:首次自由写一件难忘的事,第二次,运用五加法写一个片段,《难忘的一课》,第三次《那一次,我
9、每一次作文训练要达到让每个学生成功:加强面批面改、作文要2写、3写。
10、反思:教法后的用法不够。必须辅以几次练习,学生才能形成能力。(拟定下学期作文主攻方向:围绕中心拉长变粗)
四、作文周报。
11、理念:办报纸就是给学生的作文一个发表的平台,试图改变“作文就是交给老师的作业”的传统观念,逐渐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无穷的写作动力,和巨大的写作潜能。
12、操作:
第一阶段:投稿(周三晚前)、拟用(周四)
第二阶段:修改、打成电子版(周末)、文本文档修改(周一)、
样稿修改(周二)、成稿复印(周五发)
第三阶段:阅读批注(周末)、周报讲评——(周一)、板报展出
更多方法,详见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在此,也强烈推出他的系列书籍《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13、意义:激发写作、发表的兴趣,为一生的热爱写作埋下美好的种子;促进修改,在修改中提升锤炼语言文字的能力;作文教与学的平台,同龄人的方法更容易学习,作文的技巧尽在具体案例之中。
给四上语文教师的建议 宫仲萍
年级共性见王老师博客:
下面为我的教学中的个人感受:
2、坚持生字教学前的讲评,展示上次写字有进步和不足的作业,激励孩子更加努力。
3、调动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自己发掘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前告知要检测的字词内容,给予一定的练习准备时间,测试后,根据结果,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4、进行课前句子听写,循环复习巩固生字词。
5、扎实的进行了词语理解的教学,带着孩子一步步学习、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变以前的“强迫”理解,到现在的“主动”理解,孩子的理解能力大幅提高。
阅读教学:
2、注重发掘教材的独特价值,开始有自己的眼光,能抛弃教材内容,更注重表达形式,不仅使学生受益,自己受益更多。
3、开始注重给予孩子更多“读”的时间,提高了朗读水平。
4、因为舍得给时间带领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孩子们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大大加强。
5、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结构,教给一些技巧,孩子辨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大幅提高,对写作文的结构有很大帮助。
作文教学:
2、坚持随笔讲评课,上课形式更加灵活,鼓励孩子从伙伴身上学习更多的长处补己之短,一方面让被学习的孩子更自豪,更让每个孩子感觉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
3、尝试小组合作写一篇作文,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掘其中的不足点,为四下的作文形式的尝试做好准备。
4、注重作文技巧的传授,鼓励学以致用。
5、作文讲评的个人化,针对每个个体,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孩子受益更多。
6、培养孩子的作文的自我修改能力,放弃美观,树立以修改为荣的观点。
7、努力管好自己的嘴,作文前尽量少讲或不讲,注重作后讲评、展示和指导、修改,让能力弱的孩子减轻作文难度。
补充类教学:
1、《论语》教学,明确自己的目的:培养文言文语感和兴趣,能有自己独特体验。所以在教学中,不急功近利,不以“教学了多少篇目”为目的,扎扎实实带领孩子领略文言文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论语》。
2、阅读训练课,陪着孩子一篇篇文章的读、思、做、讲,通过孩子自己的理解,找到孩子的困难点,再教其方法,重视孩子自己的爬行过程,尊重他们的个体感受。
3、随笔展示课,做多种展示的尝试,最后返璞归真,回到小组讲评的形式,更扎实,孩子收获更多。
4、演讲课的坚持,打开每个孩子的嘴,放开每个孩子的手,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步,获得自信,从而神采飞扬。
不足:
2、自己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的不准确,导致生字教学中的书写“投入大,产量小”。
3、自己解读课文价值的眼光有限,系统性不强。
4、作文报的利用不够,没有一个更科学的使用方法。作文教学有兴趣,但能力有限,对未来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