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后感悟(完)
(2010-08-08 11:03:50)
标签:
新基础教育改革数学教学开放教育方法结构知识结构教育 |
分类: 生命成长,与你同行 |
感悟二:教结构而不是知识点
“承前启后” 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书中不仅分类介绍小学及初中数学所学的知识点内容,更将其承前启后的知识及进入和讲解方式做了详细而规范的阐述。使人先从整体进入数学学科的教学,然后理清知识结构,再到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知识结构与育人价值,最后细致到各年级教学要求与建议。如:数概念教学中《二年级万以内数认识的教学》中指出,万以内数认识是整数认识的第二次大的循环。作为第二次循环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在第一次循环中的认识状况,另一方面要明确第一次循环中教学核心任务,把握与第一次循环认识的区别与联系。为了实现目标追求,书中给出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一,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成千上万”的数概念建立感性认识和理解它们的现实意义。第二,注意利用学生已形成的数的知识结构基础,帮助学生尝试运用结构支撑实现万以内数认识的主动迁移。第三,注意沟通万以内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络,帮助学生提炼和掌握恨以内数认识的方法结构。学生对数认识的框架结构和法的认识方法。在这样详实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培训下,我更清晰了日后该朝哪个方向,该如何的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感悟三:互动而开放的教育
抛出一道题,造成全员讨论的画面就是开放了吗?不!开放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开放;一种既是有向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开放。比如以学生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 是教师在确认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指向目标实现的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为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平台。以促进拓展生成为目的的“开放延伸”,这个教学环节也同样面向全体提供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提供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同样需要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而不只是由教师、也不只是由学生单方面地进行总结。开放是关注到一个个体的开放。那就需要有设计的提问,敏感的捕捉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资源”,再“并联式”的同时呈现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形成有效互动。提供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课堂才会和谐和而快乐的,思考才会自主而灵动。
真正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敏锐的应变机智。这就引发了我的感悟四。
感悟四:为了孩子,更用心的充实自己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