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几部作品
(2019-06-22 19:55:32)
中学时代看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对小说第一句印象深刻,翻译的是,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就是一上来就很了不起的口气,结果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家伙。反差有些大,所以觉得很好笑。
当时看这本小说有些费劲儿,里面不知道讽刺了多少人,口气刻薄,因为是借猫之口嘲弄人类,也就可以容忍,当然反过来也就更不能容忍,一只猫,一只畜生,也敢对人类世界指手画脚,这种感觉。
夏目漱石是文豪,学问很厉害,不过对他的了解也就停留在皮毛上,他的作品也是后来看了些,比如《梦十夜》,这部梦的合集,是很神奇的短篇集合。里面的每一个梦,都充满奇异的色彩,中间有一篇可以算是惊悚小说,小说写作者梦见自己背着一个瞎眼孩子在田间小道上走,仿佛要到什么地方去,而背上的孩子似乎并不是自己的孩子那么简单,孩子一直在指引自己往某个地方走,一直在问一些充满意味的话,仿佛要揭示什么“我”所不知道的真相,而“我”则被这种预感带来的巨大恐惧所控制,最后真相大白的一刻完全可以惊出人一身冷汗。即使已经知道了结局,这篇故事还是可以反复阅读反复玩味。
后来买了本《虞美人草》,据说这部小说的原文文白夹杂,加上夏目漱石是个学识太丰富的人,掉了不少书袋,导致翻译起来很困难。这部讲几对年轻人之间感情悲剧的小说应该是我第一次认真
阅读的夏目漱石的作品。虽说看翻译作品要感谢翻译者的文字,但是从中也可以窥见夏目漱石文字的独特魅力。他会用异常准确的描述或是比喻来呈现某个场景某种感情,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情境之中,深受感染。小说里也写了一个忧郁的青年,一直想要把家产让给自己的继母和妹妹,离开家庭,但是这种忍让却被继母看作是别有用心。夏目漱石写的这个青年的忧郁,带着一种淡然的气质。据说写这部小说让夏目漱石异常焦虑,我现在大概能明白这是种怎样的焦虑。
《虞美人草》就成了夏目漱石小说品质的保障,但凡看到他的小说,都可以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像最近看的《哥儿》,这个标题的原文其实是少爷的意思,所以现在也有翻作少爷的。“哥儿”这个翻译方式就像是《红楼梦》中下人对贾宝玉的称呼。看开头以为是写一个性格直接的小少爷,看到后面发现是在写一所乡村学校中教师“不为人师表”的种种丑行。就像《我是猫》里借猫之口写人类世界的无聊,《哥儿》由“我”这个性格直接的人来写一帮“小人”,借“我”之口来直接揭露这帮人的虚伪丑陋,在产生异常喜剧的效果同时,也并不让人讨厌。换个角度看,就会发现夏目漱石那支笔实在太厉害,要讽刺谁,讽刺得高明痛快,逃都逃不过的狼狈。
后一篇:刀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