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家辉导演的三部电影
(2018-05-01 20:21:39)分类: 影评随感 |
张家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叫《盂兰神功》,是一部鬼片。香港的鬼片给人的感觉是已经式微,像《七月十四不见不散》这样成为了许多像我这样的八零后童年阴影的鬼片似乎已经不存在了。香港的鬼片是有鬼的,不会像现在大陆的所谓闹鬼的片,最后都要用精神上的问题来解释,用药物来搪塞,一部没有鬼的却竭力渲染闹鬼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诚实,也就不要怪观众吐槽。所以,个人觉得张家辉选择这样一个类型片来拍处女作,似乎是有些执念和个人兴趣在里面。《盂兰神功》讲的是盂兰鬼节演出神功戏的戏班子两代伶人之间的恩怨,无非也是新人替旧人,旧人怨念难消作祟的故事。但是电影是从张家辉饰演的班主儿子落魄回家开始讲起,一个在外面诸事背运的人在盂兰节期间回来,运势低自然容易招惹不好的东西,而且还能亲眼看到,按照说法就是,如果能看到,那离死不远了。而这种切入方式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张家辉演的这个角色,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回到父亲家里,而他回来必须面对他的家人,虽然父亲欢迎他回来,表示了最大的宽容,但是他的妹妹却始终针对他,令他难堪,而当父亲病倒,他又必须担当起把戏班带下去的重任,戏班的人对他这个年轻的班主儿子表示出的也并非完全的认同。就是这个人物他其实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而如果电影单讲一个不走运的人的故事,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风格,但是电影把他的背时背运,他的煎熬和盂兰节独特的氛围,和怨灵的报复交织在一起来讲,就感觉产生了一种莫可名状的阴郁,人物的命运就朝着不可解决的悲剧滑下去。所以我觉得从神功戏切入,人物的设置,故事的展开,加上张家辉的表演,都是很工整的。以前我对张家辉的认识印象最深的也就是TVB剧《四大才子》里的唐伯虎,后来到他拍了《大追捕》,为了角色疯狂瘦身,光用眼神就成功塑造了人物,我才真正对这个演员另眼相看。
后来又看了张家辉导的《陀地驱魔人》。这个电影的题材当然也不新鲜,香港的天师电影也不少,而且还有很经典的系列。《僵尸》这种怀旧的,带着向过去的天师电影致敬色彩的,风格化突出,而且难能可贵还能拍得异常唯美的讲天师的电影,已经算是独树一帜了。而《陀地驱魔人》其实有一点日本漫画的感觉,主角的银发造型颇似《虫师》里面的银古,而张家辉这个驱魔人和他所驱的魔之间的关系可谓前所未有的“和谐”,有种颇似阴阳师和鬼怪之间的平衡关系的感觉。先是选择鬼片,后又选择驱魔片,感觉张家辉的口味也蛮有意思的。这是个人感觉啦。电影里他和搭档的关系颇似《地狱神探》里基努里维斯和他的小搭档,两人的互动也比较有趣,而他最初的驱魔手法完全可以看作是参照或者说连场景都致敬了《地狱神探》。这个驱魔人有些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似乎是比较特别的,他和屋里女鬼之间的互相依赖的情感也是电影的一大亮点,给这个驱魔人增加了一些温情。
今天看的《低压槽之欲望城市》乍看剧情简介似乎又是一部典型的香港犯罪片,但是冲着张家辉还是去看了。然后开头就感觉比较特别,特意用的粗粝的画面风格,张家辉的出场似乎是在非洲某个荒野,打扮比较狂野,让人一时不太清楚故事
要讲什么,或者说会讲成什么样。此后,就感觉剧情的发展在不断突破对熟悉的香港类型片风格和剧情走向、人物设定等等。张家辉依旧扮演的是常见的卧底角色,他依旧有个对他知根知底,坚持信任他的接头的上司,但是众所周知《无间道》基本上已经把对卧底的演绎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突破了,在黑与白,是与非,正义与邪恶之间把人物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低压槽》避开了卧底的纠葛,它在一开头就借昀哥这个抛弃卧底身份变成黑社会一份子的老大之口,把这种挣扎和选择讲给观众了,而张家辉演的于秋这个真正的卧底始终不动声色,表现出一种令我很意外的疏离和冷漠,也似乎要表明电影故事本身并不是一个和以往一样的卧底故事。昀哥和九指之间的谈判火并,也带着熟悉的香港黑帮电影的套路,但我得说火并的结局却令人意外,昀哥中了枪,于秋应他的请求补上了一枪之后消失了,连他的上司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说他上一次消失了半年,然后从克什米尔带回来一瓶酒给他。这一下子把于秋从一个卧底的形象变成了类似独行侠一样的狼的存在。他并不服从于任何组织,甚至他的上司。而第二次任务才接触到故事的主线,于秋果然又突然出现,至于去了哪儿电影里只有一个画面交代。第二次的任务展开感觉有些突兀,抢夺的小女孩一路上的表现都让人困惑,而当她终于开口时,说出的似乎是一桩不可告人的阴谋。到这里,于秋这个人物给人的印象已经和许多特工电影里的特工重合了,他孤身一人,要面对组织内部的秘密和陷害,他的上司同样陷入不利处境,但是又像007的上司一样,还能依靠足够可靠的部下协助于秋,这个人员配置真的和最新的007非常相似。以至于我都觉得这个电影可以拍系列,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它已经塑造出了一个叫于秋的,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故事的人物。而《低压槽》设定的故事舞台,一个虚构的但又有着香港影子的叫做“孤城”的带着象征意味的城市,这座让人联想起哥谭的城市,也给了电影无尽的发挥余地。电影中略带怀旧风格的城市,警局警车警察,于秋上司阿占带着上世纪警探风格的行头,让于秋的故事的可能性也变得丰富起来。而且这部电影的情节发展,虽然按照相关套路展开,但是结局却又反转得太自由,把于秋推上了一个类似蝙蝠侠的位置,成为了这座城市背后的掌控者,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的剧情设定就仿佛中间有许多情节都没有完全展开,等着后续来慢慢讲。也因为它反转了太多熟悉的类型,让故事本身的解谜已经成为次要,让于秋这个人物的构建成为了中心。而这个人物本身台词也不多,态度很多时候又不甚明朗,以至于他的上司总要疑惑地问还能不能相信他。就是这种感觉让我觉得于秋这个人物很有派恩那种冰冷的间谍气质。
最后我得说一下两个配角,一个是何炅演的阿占这个人物,一个是徐静蕾演的背后BOSS,老板。阿占这个角色是于秋的老大。因为何炅主持娱乐节目的关系,加之他的外形比较瘦小,总会存有刻板印象,但是看过他演的《正德演义》就会知道他其实还是很会演戏,这个阿占一出场,身上穿着厚厚的外套,戴着着宽边帽,戴着方框眼镜,一身黑色,表情凝重,虽然他开口第一句话让我有些吃惊,因为他直接称呼于秋为“秋”,我怀疑这中间是不是有语言转换问题,但是我得承认,他演的阿占是属于有着丰富经验,在警局里居于要位,但很明显被孤立,正义感和责任心都很重的警官,而且,最重要的,是个忠诚的男人。他和前妻之间的对手戏很有张力,台词也写得很不错,“就像我从来没有背叛过你”这句台词一下子就把这个男人的所有过往都说出来了。徐静蕾演的BOSS这个人物,严格来说比较抽象,她没有任何的出场征兆,但是这也并不重要,幕后是谁并不重要,谁都可以。我只是觉得她在警局里说那番话,徐静蕾演得很到位,就是一个内心还没有发育成熟的罪犯,看的时候,你会想,这个疯子。
要再说电影特意呈现出的凌厉画面风格让我想起《罪恶之城》似乎有些累赘,因为它确实能看出许多经典电影的影子,包括里面向《教父》致敬的台词,但是我始终觉得,你能看出这部电影拍得很认真,即使是它在使用熟悉的类型时,也依旧是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