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1月14日

(2010-01-14 11:30:03)
标签:

杂谈

   播一粒文化的种子在心中 ——《地反天》导读 

                                  文/孙 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想让孩子在听着好玩故事的同时,又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启迪吗?给孩子讲一讲熊亮的新作《地反天》吧。 

    故事的起因是天上的王母娘娘开生日派对,地上的万物均在被邀之列,可唯独落下了土地爷。本来善良温和的土地爷生起气来,一怒之下,土地举着龙头拐杖蹿到了天上,一口吃下了蟠桃会上的所有仙桃。于是就展开了天兵天将一路追拿土地爷的精彩故事。 

     追和逃、找和藏,是所有小孩子喜欢的游戏,也是许多经典图画故事书的主题,比如《彼得兔》《逃家小兔》《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通常,逃的那一方总要想方设法将自己巧妙地隐藏起来,追的一方也必定要识破对方的把戏,才能将这个游戏一路玩下去。不过,目前这个题材在中国本土儿童图画书中还不多见(是否是我孤陋寡闻?)。 

    作为一个旨在向小读者传达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家,在熊亮的故事里,这一追一逃之中蕴涵了更多的深意。看看,土地爷的变化多么高明啊,它先是由土变为金,从金化成水,水流回到大地,直到完全无迹可寻。幸好鼻子上有一点白的天将(暗示着丑角身份)是个中国人,肚里有些墨水,懂得五行变化的道理,否则一定会像那些小天兵一样搞不清状况。 

    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五行转化和“道”的思想,是我们的祖先对宇宙万物变化的思考。古人那种整体性的思考模式在今天反而被忽视了。但如果我们认为熊亮想借此机会向小读者灌输一些传统文化知识,那就是误解他的意图了。孩子是否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熊亮认为,一个人小时候看过听过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图画书作为儿童连接世界的桥梁,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联系。这个周围世界当然就包括本土文化和这种文化孕育下的情感世界。安静的时候,我们的心可以像大地那样深沉,想要有所作为时,同样可以心比天高。 

    作者也很明白小读者的心思,因此特意让一个小天兵代表他们发问:“土地怎么一会儿变金,一会儿变水的?”如果孩子读了这个故事之后觉得好玩,并存了这个问题在心中,那就达到效果了。 

    故事的最后,追逐者和逃跑者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土地爷变成了“老天爷”。画面中黑色的部分第一次跑到了上面,这种视觉冲击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最后一个画面是从宇宙的视角来看地球上的“天”和“地”,直观地使小读者感受到“天”并不是永远在上面的,事物是相对的。这就是这本图画书很了不起的地方。 

    实际上,这本书的图画都在围绕着变化、大小、有无、强弱来做文章。画面上色彩的变化也很好地传达了故事的情绪。 

    如果我们多给孩子讲几遍,还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细节。比如作者通过画面隐约地讲述了月亮上玉兔的来历;熟知熊亮的其他作品的小朋友还会发现爱吹牛皮的蟋蟀和蝈蝈,以及代表作者自己的骑自行车的形象。 

    这本书的文字排版也十分讲究,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的变化,这些字的大小形状也都发生着改变。当写到铲子挖到金子发出“叮”的声音,“叮”字的周围也冒出了金光。有了这些字形的提示,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拿捏语气。 

    因为故事借用了《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典故,所以无论大小读者都会感到十分亲切,在读到“这桃子可是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时,耳边一定会响起电视剧《西游记》中土地爷那细生细气的声音,而发出会心一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