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Uncle王晓明收到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的邀请,请他代表中国童书画家、作家去参加法国文化中心的读书节。Uncle很诧异,我老早退休了,还躲在乡下,怎么还会有人记得我呢?
我想,像Uncle这样捧出自己的心来感受、思索并坚持的人,他的作品、他作品传递出的理想和坚守,一定会撞击、温暖和感动其他的心灵,一定会被记住,哪怕他是默默地、孤单地。
衷心祝贺Uncle被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邀请,这也是我们的安慰!
下文是朋友写的Uncle的简单的介绍,有许多Uncle趣事,贴出来大家分享。
“Uncle童书”——王晓明
王晓明,这是个太平常的名字,每个城市里都可以-抓一大把。但把这个名字与童书、图画、童话连结起来百度一下,那就是只有一个王晓明啦,所以在中国,做童书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假如有不知道的,同事们就会嘲笑他:“连王晓明都不知道,还当什么编辑。”
但知道王先生外号:“Uncle南瓜”的不多,今天我们借用这个外号的一半,就称王晓明为“Uncle童书”吧,就是”做童书的大叔”的意思。当了大叔的一般都有些逸事,这位Uncle也是一样。
谦虚的Uncle:前些日子,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请他代表中国童书画家、作家去参加法国文化中心的读书节,他郁闷了好几天:咦,我画得这么烂,还躲在乡下,怎么还有人记得我呢?搞错没有哇!
这两天大叔从报上看到美院小女生为毛陈冰献血画的连环画,就连连感叹:“哇,大四的小孩都画得那么好,佩服佩服,我这辈子肯定画不了这样啊!”这时的大叔肯定有健忘症,忘了自已曾得过的那些连环画奖牌。
自信满满的Uncle:但说到自己写童话故事,这位大叔总是信心十足,因为有一次中国作协要评优秀幼儿文学奖,评委们把各地送来的书评来评去一直评不出来,有个评委忽然想起他家孙子翻来翻去的一本破书《花生米样的云》好像不错,就去拿了来,哈哈,这届中国优秀幼儿文学奖就是Uncle的了,这本书就是Uncle写的画的呀!但要他到某个地方领奖的时候,他却说这地方不好玩,不去!主事的生气了,不来就是不尊重这个奖,不发了!瞧,顶上牛了。但后来还是托人把奖牌送到大叔手里——这个时候Uncle是不是很牛气啊。
有点笨的Uncle:有一次《益知画刊》请他喝茶聊天,还请他喝番茄牛肉汤,喜欢吃东西的大叔一高兴就唠唠叨叨讲了一堆话,说现在的儿童画刊封面一般都画一个动物,可以多画几个嘛,看起来热闹一点,益智画刊也可以试试画成密密麻麻的许多动物的封面,“谁肯画这么费力的封面呢?”人家问,“这有什么呀,我就画过!”大叔笨笨地这么说。三双眼睛立刻就盯住了Uncle:“那就是你画了!”Uncle觉得自己上当了,但也没办法了,谁让他笨,自己往圈子里套呢!后来他只好为这个画刊画08年一年的封面,二月号有个乌龙足球的封面,我们数了一下,上面连球员加观众有60多个动物:猪猪为老虎队守门员打扇子、递茶水,好让他呼呼大睡,二个老虎球员的尾巴被莫名其妙地打上了结,球场里出现了三只足球,球员上了场,却挥着羽毛球拍。。。。。。真是蛮乌龙的,呵呵,这位大叔画起画来倒不笨嘛。
自言自语的Uncle:有一把年纪的人会唠叨,能当上Uncle童书的当然就有一把年纪,大叔生活中好像不甚唠叨,但会在他编绘的童话故事中自言自语,完全不理会童书通常应该有的样式、表述方式和惯用的内容。比如他把自已的《花生米样的云》颠覆了,另外写了个《花生米样的屁》,讲一个蜗牛走遍天涯,去找一粒它自己放出来的屁:“有的人在寻找财富,有的人在寻找爱情,只有我们的蜗蜗在寻找一粒屁。”最后,在金色的晚霞中,蜗蜗看见他的屁已经长大,还生出了屁子屁孙在开屁的高峰论坛!蜗蜗甚感安慰地回家了——屁都能如此成就,是应当“甚感安慰”了。是反讽?是励志?很难说清。但在另一个蜗牛的故事《行者蜗牛》中,Uncle似乎把话说得更清楚了一点:“让我们祝愿它成功吧,因为它心中的世界已经变得很大,早已不止半粒果子、十粒果子了。”如果我们把被大叔称为自言自语的、从标题看就不落窠臼的童话《报纸树》、《漂流树》、《玉蝴蝶》、《半只饼》、《绝地游牧》、《梦狮子》、《秋日素描》。。。。。。都拿过来,集中地看一遍,就会得出一种别样的印象。一位杂志的编辑手记中对此写道:“作者并不是单纯地说童书的种种,而是在寄托对一个没有污染的、纯净的、美善的儿童世界的怀念,而这个世界正在消失。。。。。。”
也是这位编辑说出了Uncle喜欢在童书中自言自语的原因:他想不被干涉地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外界,感受事物,感受人,并追随安徒生的足迹写下真正为人生的童话。
在我们看来,这些自言自语的童话,正是王式童话中的经典呢。
不自言自语时的Uncle:有的时候,大叔不自言自语了,他会很起劲的写很通俗、很搞笑的故事。他说,自已要用这个换饭吃呢。
其实,Uncle把其中一些实用的童书看作小孩吃的“饭”,是让小孩子长肉肉、长筋骨的饭。写这种被他称为“饭”
的故事时,他就不自言自语了,而是疯狂地转动脑瓜子为读者编绘出既实用又搞笑的的故事。他喜欢唐诗,但觉得从前的诗意画往往伤感,于是编绘了幽默唐诗,方便小孩来看;大叔觉得现在选的成语故事往往狡诈,小孩看的应当阳光一点嘛,所以他编绘了幽默成语;他也写过一系列科普童话,据说拍成电影的就有两个系列科普童话。而现在他每个月都会为《益智画刊》编绘一篇识字故事用于跟读识字。但凡提到跟读识字,Uncle就会叹口气说:“为什么编语文课本的人不像我这样编呢?”真的,Uncle的识字故事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把相关的字词放在一个故事里重复出现,还挺搞笑!比课本有效多了。
今年的春节,他用“米、糕、饭、馒头、饺子、饱、饿、馋”这些字词写了个灶神跟门神抢东西吃的滑稽故事,那灶神好可爱哦,有的孩子还把那个大头灶神作了电脑桌面呢。
我们从自言自语时的Uncle童书那儿看到的是对理想世界的期盼与忧虑;从不自言自语的Uncle那儿看到的是对于拓展童书内容的努力。去年,我们看到他为儿童编绘关于社会公平、正义、基本权利等等的一系列故事。有八十篇呢,几乎是在呐嘁。今年,又看到他在编绘有趣的古代奥林匹克故事。比如那时的运动员要对着猪排宣誓,摔倒的运动员要用牛粪汁来补力气,唉,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掘出来的“经典”
,这时大叔会递过来一份书单∶《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世界文明史》、《古希腊风化史》、《艺术哲学》。。。。。。。。。
我们的Uncle童书,还蛮拽的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