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7月3日早上6点多点儿落地悉尼后,一直马不停蹄的玩着。儿媳给卖了一张打卡的公交车票,然后又带着我走了一趟,好了,第二天起,俺就继续悉尼深度游了。每天吃过早午饭,出得门来,心情大爽,东走走西看看,不知不觉的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还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今天俺就把这几天玩儿的地儿给大伙汇报一下哈!
7月3号下了飞机,没倒什么时差,悉尼和北京只差2个小时,着实没啥好倒的。吃完早饭,就奔皇家植物公园去了,一部分照片前两天已发过了。下午和孩子去了商场,买菜,还喝了咖啡。晚上到孩子们的一个同学那里吃烧烤,(是他们事先约好的,还做了很多准备,说是给俺接风,嘿嘿,好开心啊!)一共6个人,阳台上炭火烧烤,有牛扒、羊排、羊肉串、鸡腿、鸡翅、香肠、奶油玉米、蔬菜沙拉,还有芒果慕斯蛋糕。好吃的东东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胃,前一阵子一直在吃中药,就因为消化能力弱,稍微多吃一点儿就胃胀得难受。晚上都不怎么吃东西,肉就更不敢碰了。没想到人逢喜事精神爽了不算,就连胃口都爽,这一晚,围着碳火,聊着天,不知不觉的,肉就吃了不老少,没想到老胃居然很配合,一点事儿没有!哈!咱这胃,真给面子!
7月4号在家吃过早餐后,前往悉尼大名鼎鼎的邦代海滩,观景加吃饭。观的景儿一会儿就上片子啊,吃的饭可是有名的餐馆“TAIO”,中文发音为“炊欧”,这个以后再说。为了现买现卖,下午回到家和孩子们学了几句英文:1、可以拍照么?2、请您帮我照张相好么?3、再来一张。4、可以给你照张相么?(汉字加汉语拼音作注)以备不时之需。
7月5号,和儿媳一起去环形码头,参观了现代艺术馆。印象比较深的是,现代艺术馆里有中国的盆景制作展览。里面展厅里有怎么压枝,怎么牵引的制作草图和模型,大门口还有两大盆儿,看来是重头戏之一。不过,让我纳闷的是,盆景明明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的花卉制作手法,到了“奥斯吹里尔”怎么就变成了现代艺术了呢?况且看着那些袖珍版的小树,被人用钢丝、铁片牵引着固定住,生生的按照制作人的意图扭曲着肢体,为了让树冠长的像伞一样,头顶上还要用铁篦子压着,就像古时候戴着枷锁的囚徒。
看着这些盆景儿,心里很不舒服,为着自己的审美需要,扭曲、压抑自然的东西,人类竟然如此残忍!不由得想起清人的笔记《病梅馆记》来,那时就已遭贬斥的东西依然生生不绝。于是私下里揣摩起来,这哪里是展示什么现代艺术,这不是讽刺咱们么?以前去欧洲的时候,到过凡尔赛宫里那个著名的法兰西大花园,那里面的树木都被修剪成几何形状的,俺还在内心里不屑,这回看到咱自己,那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这个说多了,自觉有点絮叨。主要是因为看过之后,耿耿于怀,不吐不快。
7月6号悉尼依然是细雨霏霏,可打伞也可不打伞的那种雨。坐公交去了海德公园,在门口的大棋盘那里观棋的时候,用上了我学的第一句英语:请您帮我照张相好么?当然前面的招呼我是会打的,相当于咱们的“劳驾”一类的敬辞之后再请求,没想到一炮而红,那西人居然听懂了!哈哈!是俺发音发得太准了!好有成就感呢!
接着参观了圣玛利亚大教堂,因为前次来过,这一次就粗粗的走了一遭儿。好像是翻新过了,比以前看着更加富丽堂皇,且不让照相了。我记得两年前是可以照的,只要不打闪光灯就行,现在一概不许。人家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可以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可以照,怎么“奥斯吹里尔”的就不能照了呢?哼!
从大教堂出来,几步之遥,就到了兵营博物馆,很小,在兵营博物馆的长椅上歇脚,吃了儿媳给我带的一个大橘子,澳洲的水果好好吃呦~~~~~~橘子一点也不酸,汁多味甜,还喝了一点自己带的热茶。然后过马路,对面有一个小教堂,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很有特点,且可以拍照。我是一通儿狂拍,把在圣玛利亚大教堂遭拒的遗憾都补上了!这家教堂的彩色玻璃花窗就是小一些,但图案和色彩一点儿也不逊于圣玛利亚大教堂的。以后会将图片奉上。
拍完小教堂,悉尼的雨有点大了,但很快也就停了,于是去看澳洲博物馆,就是门口立着很多柱子的那个,离的很近,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看了小一部分,天色渐晚,华灯已上,怕孩子们着急,打道回府去也~~~~~
7月7号,参观澳洲战争纪念馆和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也就是今天,内容很多,收获很大,今天晚了,赶明细细表来。。。。。。)
本来今天还想发邦代海滩的照片,但现在已经是澳洲时间夜里1点10分了,咱要歇息了,明儿个再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