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对建筑物的门窗感兴趣,因为它不仅有实用功能,还可以极具艺术性,所以一个建筑的门和窗往往会透露出设计者或居住者的艺术品味。上次去欧洲时就拍了不少的大门,教堂的、酒店的、还有民居的,各式各样的门,还没来得及整理呢。这次去鸡鸣驿,当然少不了要“扫一扫”那些农家的柴门。
这一扫,就刹不住闸了。鸡鸣驿城里的的柴门虽小,却是丰富多彩,有朴朴实实的,也有残破不堪的,虽然都是门,但模样却各个不同。唉,不说了,反正我是见一家就照一家,乐此不疲。咱们还是看图吧!

鸡鸣山下,鸡鸣驿里,小小的农家院落,门楼高耸,柴门紧闭。

城墙下,小院里,大树擎出如盖的树冠,泥糊的土色墙头上,青草蓬蓬勃勃的疯长着。小憩在小院的门口,心里沉静的很,似乎什么都没有想,也什么都不用想。

简陋的木门,年代久远了。(驿城里的农家柴门,大都很久远~~~~~~)一株爬藤植物将细细长长的枝条攀上门鼻儿,莫不是想要拴住那小小的柴门么?

柴门虽小,但对联却很醒目。可以想见这户人家祈福的心有多盛呢!

沐风浴雨,这门上对联的颜色早已褪去了,但那浓墨书写的大字却依然清晰无比。

看这门破旧的,两扇门裂着大缝儿,都拢不到一块去了,要不是地上的那两块大石头,恐怕这门儿立都立不起来呢!

呵呵。这柴门可不怎样,门楼也不高,基本上就没有门楼,门上的铁皮都被锈蚀了。

矮矮的小门,个子高一点的恐怕要弯腰弓背才能进入呢!并且这门就是几块木板子横着钉就的,哪里像有住家的大门呢!

这户人家当街开门,门基又比较高,看来早先是个家境殷实的人家。

大红铁门,先前一定很红火的,但是如今却已经闲置多年了,门上连新的对联都没贴,估计这院子早已没人居住了。

柴门虽然破旧,但是闭得很紧,门牌号码依然还在。

不知什么人在这柴门上开了一个天窗,是报箱么?

柴门半开,露出院里的碎石瓦砾和青青野草。。。。。。不知怎的,耳边响起了那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曲词。

荒芜了的院落透出一股股凄凉,大门洞开,连个门板都没有了,门口的花草却开得艳丽无比。

还是这样的柴门有味道,泥糊的矮墙,不高的门楼。墙皮脱落的部分露出巨大的鹅卵石。院门两边的墙柱子下窄上宽,让这柴门远远看去呈酒杯状,挺有意思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