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内部设施,基本上大同小异。辉煌的大教堂,规模大一些,内部的设施稍稍高级一些,雕塑和台、椅之类的稍稍精致一些,但总的来说都比较朴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一些现代化的扩音、录像、电子琴等等设备,的确有高级、普通之分。

这是悉尼最著名的圣玛利亚大教堂侧门墙上的一幅油画,画的是圣母玛利亚和幼年时期的耶稣。它高高的挂在门口的正上方,须仰视才见。每一个从这里进入教堂的人,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它,很有视觉上的冲击力,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马上就会有一种被爱笼罩的感觉。

这是每个教堂必有设施,一般都放在门口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别看它其貌不扬,质地还那么粗糙,但作用却不能小觑。每个来到教堂的信徒,都会用手沾上些许圣水,点在额头,然后在胸前画个十字,表示自己对主的虔诚。

巨大的管风琴。这也是教堂必备的设施。唱诗班就是由它来伴奏的。但是,现在的它们多半已经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因为高科技的触角已经进入到宗教的领域,先进电子的乐器早已取代了老式的管风琴。

高高的落地式烛台,还有纯白色的蜡烛,上面还有鲜红的“2008”字样,应该是为了08年世界青年日专门制作的。可见为了办好这次世界盛会,教会方面的确是下了大功夫了。

神父布道的讲台,一般都是用厚厚的敦实的原木制成,显得那么庄严神圣。那块绿色台布上刺绣出来的花纹非常漂亮,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有什么含意,只是那棵稻穗的图案,让我猜测可能与大地、自然有关。

这是上帝与教徒面授玄机的设施。一般是教徒独自面对上帝祷告时用的。

这是一个发言的讲台。在参观了一次教会的礼拜活动后,我发现,教会的活动极具互动性。好多的环节都是台上与台下打成一片,又说又唱,还有台上的牧师们和台下教徒们走来走去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的躯体和情绪都被都充分的调动起来,想不投入都难。

这个雕花精美的座椅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得的。只有职位最高的神父才能坐在上面。(有点像故宫里太和殿的那把龙椅。)
神圣的祭台。注意!那个绿色方巾遮盖着的盒子里放着的就是圣杯。神父为信徒领圣体时就是用它来盛放面包和圣水的。我就亲眼看见仪式完毕后,一个资深的教士把那个最大的、银光闪闪的杯子擦拭干净后,小心翼翼的放到了那个盒子里。

多么精致的门把手啊!

简直就是艺术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