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倍的麻烦与2倍的欢喜

(2015-01-04 10:59:26)
标签:

叮叮

姐姐

弟弟

妈妈

咚咚

分类: 家有二宝

1.5倍的麻烦与2倍的欢喜
文/叶萱 作家  编辑/丽叶 

 

用一句俗语来概括我家全部的争吵、喧闹与欢笑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应了那个老道理:即便只有一个孩子,将来也要面对只有一个孩子的问题,所以,既然家家都有不同的问题,那么发挥主观能动性逐一解决问题就好了,哪有谁比谁更辛苦?孩子们之间那些相亲相爱相关怀的存在,让我们生命中的麻烦缩减到不足1.5倍,而欢喜却放大到2倍以上,甚至更多。

咚老师的自学成才

我们家上上下下,现在都尊称咚咚姐姐一声:咚老师。
咚老师您好,咚老师您辛苦了,咚老师您桃李满天下!
这么说可不是夸张,有妈妈拍的视频为证。

某天晚上,咚咚姐姐和叮叮弟弟坐在床上看书,姐姐看的是童话绘本,弟弟看的是情景认知手册。
看着看着,当时只有1岁整的叮叮就指着里面的图画喊:“球!”
妈妈凑过去看看,表示赞赏:“叮叮说得对,那是球。”
差3个月才满3岁的咚咚姐姐听到了,放下手里的书坐到弟弟面前,拿过弟弟手里的认知手册,翻到消防员灭火那一页,指着图画对弟弟说:“看,房纸(子)着火了,叮叮,你说‘房纸着火了’。”
叮叮看看姐姐,目光懵懂。
姐姐想一想,简化一下:“叮叮你说,‘着火了’,看,消防员叔叔在灭火,说‘着火了’。”
叮叮还是没说话。
姐姐无比耐心:“那你说‘火’,叮叮,这个红色的,是‘火’。”
这次叮叮终于大声响应:“火!”
姐姐松口气,表扬道:“叮叮你说对了,你太棒了!”
在旁边用手机摄像的妈妈都快端不稳手机了——憋笑憋出内伤啊!
可是,妈妈不得不承认,就像因为姐姐的存在才使弟弟早早学会说话一样,弟弟的存在何尝不是推动了姐姐的成长呢:这么小的姐姐,已经知道要如何跟更小的宝宝沟通,学妈妈鼓励他,甚至在弟弟无法模仿读音时适当减少需模仿的字数。说起来,这也算是咚老师的自学成才吧?

多了一个宝≠经济&精神压力翻倍

所以,当有人问我,养育两个宝宝,经济压力、精神负担,是不是成倍增加?
其实,经济压力的确会多一点,但我觉得还好:母乳喂养需要的奶粉量不多,玩具也大多是姐姐精心保护到八九成新,目前的主要消费是每月两千多元的育儿嫂工资和每月两千元的咚咚幼儿园园费——对于月薪各四千元的我和呆哥来说,这就意味着其中一个人的收入要“月月光”。所以,我必须白天努力上班赚月薪,晚上孩子们睡后给杂志、出版社写稿子赚稿费。累不累?累。但写作是爱好,孩子们是至宝,我用爱好赚来的钱保证我视为珍宝的孩子们在物质条件上不输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我很自豪。以及,物质回报之外,还有一本本的样书,留到未来给孩子们做礼物,那是妈妈要告诉他们的一个道理——万事开头难,且行且从容。
至于精神负担——是的,既然不能“管生不管养”,真正的挑战其实都在养育过程中。那些斗智斗勇、那些制约协调、那些组织动员……最初的一年多时间里,尤其是小宝因为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而屡被大宝嫌弃的时候,或被接触社会较多的大宝传染患病的时候,做妈妈的真是分身乏术。但苦日子不长,很快,小宝长大,成为大宝的“跟屁虫”,只要年龄差距不是特别大,他们自有他们世界里的沟通方式。每当我需要做家务或忙其他事情时,他们会自己在一边嘀嘀咕咕、追逐嬉戏。待我忙完了,返身去陪他们玩玩具、画图画时,两人方才一起惊呼着捧场:“妈妈画得太棒啦,快给妈妈鼓掌!”临睡前,我站在洗手间里喊一声“小朋友们刷牙啦,现在开始分牙刷”,一定有两颗小炮弹哈哈笑着冲进来,抢过牙刷得意地看着彼此刷刷刷……这是每天的烦琐忙碌,也是暖心的淡然温存。

难以想象,却又真实存在

如果说这样叙述太笼统,那么举几个例子吧。
在叮叮出生最初,显然,一个无能为力的婴孩+仍然不太懂事的姐姐+基本帮不上忙的爸爸=手忙脚乱!
比如叮叮满月那天,我第一次带两个孩子去打预防针:充值、登记、体检、缴费、填表、注射、预约、取药,两个孩子的两套资料千万不能乱;不同体检项目、不同取药窗口、不同充值数额也别记错了;枕头扎进去一个比一个嗓门大,虽有阿姨和呆哥负责抱孩子,我还得两头跑着脱衣袖、擦眼泪、威逼利诱。尤其呆哥从没干过这活儿,拿棉棒按针眼都按不准,棉棒掉了居然拿手指头堵在叮叮针眼上蹭啊蹭,气得我失语,只好再请护士帮忙消毒……那天的经历如果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兵荒马乱”或“头晕目眩”。
还有叮叮4个月的时候,仰躺在床上张牙舞爪。我一错神的工夫,咚咚已经把一种烤制的面豆豆塞进弟弟嘴里,我转回身的瞬间看见这一幕差点没吓蒙了!赶紧从儿子已经闭紧的嘴里愣是把豆豆抠出来,再在儿子的嚎啕声里安慰姐姐,告诉她弟弟还是小宝,不能吃面豆豆、果冻之类很多东西,万一呛着,咚咚就没有弟弟了。姐姐听完,扭头,用怜悯的目光看看弟弟,这才摇头晃脑地跑了。
我忍不住在微博里总结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产假期间真是忙——早晨起床伺候少爷吃饭,上午陪小姐挖沙子或坐摇摇车,中午伺候小姐少爷吃饭,然后陪小姐或少爷睡觉,下午醒来伺候少爷吃饭,再陪小姐去游泳或荡秋千,傍晚再伺候小姐少爷吃饭,晚上伺候小姐洗澡……这还不算陪小姐刷牙嘘嘘画画打球之类的琐事……什么是五星级老妈子?这就是!全好评!”
麻烦吗?麻烦的呀。尤其是姐姐上幼儿园后,第一次经历咳嗽、发烧、吃中药、吃西药,弟弟被传染,继续咳嗽、发烧、吃中药、吃西药,快痊愈的时候重感,接着咳嗽、发烧、吃中药、吃西药……最劳心劳力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权当减肥了!

所有麻烦,都变成了生活的乐趣

只是,累过了头,病倒了,才不得不承认这种减肥实在太残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娘亲是娃娃的后盾,再这样下去,万一英年早逝,孩子们怎么办?痛定思痛,我参考目前的生活规律,毅然出手买了跑步机,每晚8点半跑步半小时,锻炼身体是王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因为既不打扰孩子们休息,又可以做亲子运动——先启用每小时1公里的速度,弟弟站前面,姐姐站后面,欢天喜地地跑。姐姐抽空还要抚摸弟弟的脑袋,和声细气:“叮叮,你是个乖孩纸(子),妈妈在给我们拍照,你很好哦!”跑累了换人,叮咚站一边给妈妈加油,妈妈用6公里的时速跑完半小时,然后大家一起去洗澡。洗完澡讲故事,讲完故事翻身睡觉,什么都不耽误。
呆哥很惊讶他那一向没什么毅力的媳妇儿竟然能把健身这件事坚持下来。我都没好意思说,其实是因为叮叮咚咚的好奇加入,才渐渐将运动变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比如,叮叮16个月大时就热衷于每晚催促我:“妈妈,跑机!跑机!”姐姐听到了,哈哈大笑着找同盟:“妈妈,叮叮把跑步机叫‘跑机’,真好笑!”我换好衣服带着这俩雀跃的宠物开始跑,一边跑一边想:不得不承认,如果一定要把“跑步机”三个字浓缩成两个字来表达的话,“跑机”比“跑步”、“步机”都准确多了啊……
而到叮叮21个月大的时候,已经晓得每晚跑进我房间指指跑步机:“妈妈跑步吧!”刚打算偷懒的我只好认命地打开机器跑步,他就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突然他蹲下身,特别不见外地尿在了我床前的爬爬垫上,我只好从跑步机上跳下来找抹布擦,谁知刚擦干净就听见他说:“妈妈再跑一会儿吧!”那一刻,真心觉得,儿子是块从事纪律检查工作的好材料……
就这样,每天被“纪律委员”督促着、督促着,渐渐地,跑步就成了一种习惯——那是对健康的追求,亦是对欢笑的需求,是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推动,直到把所有饱含汗水的日子,都过成了妙趣横生的段子。

所以,只有妈妈心态够阳光、够积极,才不会把生活的重压转移到家人,尤其是孩子们的身上。那么,想要一个乐观开朗肯奋斗的孩子,请务必先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肯奋斗的自己。
而一旦成为这样的自己,所有那些麻烦,会自动转化为生活的乐趣。

爱生活,才能更加爱生命

爱生活,爱初始时的单向爱心
2岁多的咚咚姐姐一边给弟弟取着“小饼干儿”的绰号(取义自彼时还太弱小的弟弟总被姐姐挤压在她自己的身体与沙发靠背之间……敢情还是夹心饼干),一边亲自给“小饼干儿”洗澡搓背各种耐心,还煞有介事地给他洗袜子、盖小被子、哄他睡觉……当然,游戏的成分居多,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所有这些爱的模仿,爸爸妈妈由衷感谢、悄然感动、深深庆幸。
爱生活,爱后来的彼此励志
3岁的姐姐喝中药治疗支气管炎,磨磨蹭蹭不肯喝。阿姨说:“你不喝的话就给叮叮喝。”1岁多的弟弟听到了,飞奔过来喊:“叮叮喝!”低头咕咚喝一大口,说句“喝完啦”再转身高高兴兴地跑开。姐姐默默看一眼弟弟的背影,果断拿过小药杯一口喝完。当弟弟也能给姐姐做榜样,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爱生活,爱无处不在的琐细温情
妈妈和姐姐推着2岁整的叮叮荡秋千,叮叮咯咯笑着赞扬:“金系(真是)好妈妈和好姐姐呀!”妈妈大笑,姐姐也跟着笑。笑完了出门逛商场,叮叮走累了哼哼唧唧,妈妈拎购物袋腾不出手,3岁半的咚咚姐姐看见了,拍拍自己的自行车后座:“叮叮来,姐姐带着你!”弟弟欢天喜地爬上去,从此出门省了妈妈的力气。不得不说,有姐姐的人,尤其是有会骑自行车的姐姐的人,真是逛街都比别人有底气啊!

1.5倍的麻烦与2倍的欢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