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文卓:孩子不是得到我们的基因就够了

(2014-11-10 15:17:53)
标签:

赵文卓

儿子

习武

成长

基因

分类: 明星专访

赵文卓:孩子不是得到我们的基因就够了
统筹/侯宇  摄影/韦来  化妆/张帅  整理/丽叶 

 

       在纷扰的演艺圈,他秉持习武之人的纯粹与质朴,独善其身家庭美满。比起武术、影视上的成就,家人的快乐更让他自豪。他希望儿子子龙也学习武术,不为防身,只为习德。像他一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与“武”结缘
曾是全国武术冠军,当选中国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

      赵文卓出生在哈尔滨的武术家庭,父亲是武术教练,母亲是田径运动员。8岁的时候,父亲就送他从师学武,擅长剑、枪和拳术,能耍三百多套拳法。从12岁起,参加各类比赛,获中国全国锦标赛少年冠军、中国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冠军。1990年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接受武术训练,1991年获得全国武术冠军,当选中国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
       从体育界到电影界,本想继续发扬武术,却意外在演艺圈里扎了根。那个年代想要在圈里站稳脚跟,得靠点真才实学。在《苏乞儿》的首映式上,赵文卓曾一脚踢飞话筒上的海绵套,话筒却纹丝未动,被传为奇谈。而他整个人仿佛他的动作一样,张弛有度,指哪打哪,有韧性却不张扬。

习武先习德

武术不是用来对抗,除了控制身体,更要控制自己的心

       出身武术世家的赵文卓,骨子里有习武之人的简单与直接,执拗与狠劲,但这些都被他藏在武打动作里。生活中的他彬彬有礼,谦和有度,有着安静的大侠风范。
       “8岁进体校时,教练教我的第一件事不是武打动作,而是讲德,德就是点到为止,不是意气用事,是一种修为,不但是修身,也是修心。武术不是用来对抗,习武更重要的是习‘德’,除了控制身体,更要控制自己的心。”
       “我希望在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教他习武,我刚开始练武时也不是很喜欢,是爸爸让我练的。我觉得武术最好的一点,是可以让人不停地挑战自己的毅力。还有武德的东西,不知不觉就会耳濡目染。子龙挺有天赋的,9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可以倒立了。紫阳虽然对武打不感兴趣,但她经常探班看我拍戏,对一些武打招式记得很清楚,知道下一步爸爸要做什么。”

生活中的大侠风范
弹琴、品茶、研读佛经

      “我现在特别宅,出去办完事我就会说‘咱回家吧’,太太就会说‘干嘛这么早回家,好不容易出来’。可能是我的工作性质的原因,在外拍戏时间常常不自由,所以总想花最大限度的多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听必要的,尤其在孩子们成长的时候。这跟我的父母有关系,我父母的工作不会让他们经常出远门,长期不在孩子身边。这种比较传统的家庭模式带给我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一直以来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两部同样的戏,我会选择在北京拍的那部。如果都不在北京,那家人会来剧组陪我。”从孩子们出生到现在,赵文卓离开他们的时间最长也没有超过20天。试问圈中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除了陪孩子们玩耍、学习,赵文卓在家也有丰富的“娱乐项目”——品茶、弹琴,研读佛经。
       “08年拍《苏乞儿》的时候,得到机会开始学古琴。当时是为了塑造人物,戏拍完了,练琴的习惯也就延续下来。学古琴也需要静下心来,我喜欢这些能让我安静的东西。很多人喜欢向外看,而我喜欢向内看,观察自己的内心。”
       说起研读佛经,记起卓哥发过的一条微博,标题赫然写着“念经要从小培养”:画面中紫阳和子龙面对面,紫阳是打坐的姿势,子龙手里握一串佛珠,像是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萌萌的样子乐坏了一众粉丝。

挥刀不论英雄,也可以剪脐带
我就是一个普通父亲,向往最平凡的家庭幸福

       从他干净利落的武打动作和习武之人“稳、准、狠”的处事风格中,很想象出赵文卓有细腻的一面。谁说挥刀必论英雄?赵文卓的刀也可以用来剪脐带。“从怀孕到出生,我一直陪在家人身边。子龙的脐带是我剪的,他俩的第一块尿布都是我换的,拍嗝、喂奶都非常熟练。” 在他的微博中,满是两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大小事,踩在浴缸上给子龙剃头,骄傲炫耀女儿送的“父亲节礼物”……正因如此,女儿紫阳的画作中总有爸爸的身影,对孩子们而言,父亲并不是众人仰慕的偶像般遥远的存在,而是实实在在摸得着,抱得到的。

好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不是得到我们的基因就够了,也不是按你预设的模式成长

       关于如何当好爸爸,赵文卓可是筹备已久。在第一个宝宝到来前,他就读了非常多的育儿书,了解了各国各式的育儿理念。在其他新手爸爸还在手忙脚乱的时候,他已经实践地非常出色。
       “但是读再多育儿书,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方法还是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实践中随时调整。孩子和父母之间会相互影响,你预想的方法在实践中未必行得通。所以在相处中,我也不断地在反思和调整自己。而且,做父母太主观是不行的,有时候小孩子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是对的,而我们需要从成人世界里做个转换,找个中间站。所以好的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后记
       太太张丹露的微博简介是“知足常乐”,看来二人在对生活的态度上不谋而合。为家庭退居幕后的她,做了自己认为对的选择。“作为一个女人,一生能拥有美满的家庭,健康的孩子们,那该是多么幸福。”她的追求如此简单,幸福也就唾手可得。

赵文卓:孩子不是得到我们的基因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