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误会,这不是在捣乱!

(2014-08-26 16:29:00)
标签:

敏感期

儿童

秩序

楼梯

孩子

分类: 幼儿心理

别误会,这不是在捣乱!
文/孙瑞雪  编辑/吴钰


  当你的宝宝过完1周岁生日,他对世界的探索就更深入地展开了。他的好多行为是不是让你既开心感叹又有些惊讶不解?比如,他喜欢把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的书本扔到地上,然后潇洒地走开?再比如,他会不厌其烦地穿梭到卫生间、厨房,学你的样子拿着铲子“炒菜”,把锅砸得叮当响……其实,这是宝宝的另外一个敏感期开始了,作为妈妈,一定要小心保护好他的这个时期。
12~18个月,宝宝处于哪些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爱扔东西的楠楠
  1岁5个月的楠楠不久前刚学会走路,他喜欢扶着床边走。看见床上的枕巾,拉下来扔在地上,很满足地看一看,继续走;看见书,把书推到地下;自己的玩具也一件件通通往地上扔。有时候,他扶着墙走到鞋架旁,把鞋架上的鞋一个个全扒拉到地上。
      自己与外物不是一体
  空间、时间的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个敏感期,因为透过时间和空间,我们一下被界定在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在早先还是一个感觉的状态,在其后的发展中,位置就逐渐转换秩序。如果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就不会发展出更为抽象的秩序。
  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我们设想,幼儿早期可能以为自己和外界是一体化的,要明白自己和它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也是分离的道理,幼儿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当他能够行走、能使用手,移动物体就成为幼儿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现。手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空间的敏感期接踵而至,使孩子开始“征服”他能够涉及的任何地方。
  迟到的“走楼梯”
  2岁7个月的樊真刚来我们班,大概是还没适应一个新环境吧,她显得很胆小。吃完早餐,我见她站在楼梯边,一直不动地盯着楼梯看。我走到她身边,伸出手,她把手放在我的手心,我们一步步地走下楼去。下楼过程中我告诉她下楼梯的正确方法:手抓住旁边的扶杆,眼看着脚下的台阶,一级一级地走。
  来到院子里,樊真松开我的手走向一个有台阶的地方,然后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走。她的动作很缓慢,从9:30到10:30整整1个小时的时间里,她一直在这样走,走累了就坐在楼梯上休息,然后接着走。我发现她此后的每天都重复这一活动。很快,她就能独立在大厅及院子里四处活动了。
  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2岁前出现。这时,儿童开始喜欢在楼梯上爬上爬下,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空间距离,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因为成人总担心这样危险,并觉得孩子用手摸地不卫生,常常阻止、破坏了这一敏感期的正常发展。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一敏感期往往滞后到2岁半甚至3岁才出现。

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爱捡绿豆的小朋友
  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幼儿园。她的孩子1岁2个月,刚刚会走。在参观时,我发现这个小宝宝总是停下来,去看地上的小东西。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粒绿豆。她捡起绿豆,用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把它捏在指尖,并且还不时地用眼睛搜索着周围的地上,看还有没有绿豆。于是我也蹲下来,帮助孩子寻找。这时,一种感觉油然而生,生活原来可以与自然这样的接近。而儿童的生命就是这么的接近自然。
  捡东西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一颗绿豆大小的石头粒、一根细细短短的小线头、一片指甲盖大的小纸屑,丝毫不会引起我们成人的注意,可是它们却都是吸引孩子们的好东西。孩子就是在这些东西上,探索和发展着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
  1岁到1岁半左右,是儿童能够将手的活动和整个身体的平衡联系起来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腿是儿童的运输工具,把儿童从这里带到那里,而手就用来探索和工作。随着手和身体平衡的发展,儿童的手和腿都开始有力量了,他们的活动开始变得灵活起来。对儿童来讲,观察和抓、捏细小东西本身,就是在发展他们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而这就给以后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打下了基础。
     
秩序的敏感期:必须要这样做的萱萱
       萱萱最近有些不一样。早上到幼儿园,她一定要先去把小熊送到楼上自己的小床上,才肯下来吃早餐;上午参与主题,她一定会早早地坐在绿线上,等待老师过来,然后坐在老师旁边;在手工区工作时,萱萱在工作完了之后,必须把桌上的和地上的“作品”全部放在书包里,带回家;午休前,她一定要自己选择一套衣服,把上午的衣服换下来;午休时,她必须盖上有小熊的毯子(她有两个被子),并且要自己盖;午休起床时,无论有多么重要的事,萱萱一定要先穿袜子,再穿裤子,再扎头发;吃饭时,萱萱一定要自己选择菜,如果未经允许把菜盛进萱萱餐盘里,她会把饭倒掉,然后再装一份……
     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依据自身内在的秩序来完成,否则,她会哭着说“不”,并且把事情再做一遍!
     读懂宝宝的内在逻辑
     萱萱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
     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开始改变,不变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
     
模仿的敏感期:爱去厨房的小宝宝
       我儿子现在1岁4个月,非常喜欢去厨房看大人炒菜、蒸饭、烧开水,喜欢自己打开橱柜,拿出勺子、铲子、油桶、酱油瓶、水壶玩耍。我个人认为只要安全,又有大人看着小孩,就尽量让他看、让他玩儿。他玩的过程也是学东西的过程。而我婆婆认为要让小孩懂规矩,要让他明白这些是厨房用具,不能用来玩儿,认为我太惯着他了。真不知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满足宝宝模仿的需要
     “模仿”这个词,使用在这个1岁4个月的孩子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只是很多老人并不知道“模仿”是0~3岁期间很重要的智力发展过程。
     “模仿”是指孩子重复原型所显示的行为,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背后的能力的时候了。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就好像儿童可以停在某一系列的动作中,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父母有时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重复这样的举动,就会制止儿童。而这个制止的过程恰巧破坏了儿童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儿童智能和认知的发展。
       智能发展的阻碍必然会伴随相应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这都是成人大脑平庸的一个早期现象。J.凯根说:“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愉快、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所以我能给父母的最好的建议就是:
     1.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于错;
     2.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使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

别误会,这不是在捣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