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念珠菌白色念珠菌鹅口疮念珠菌病丘疹 |
分类: 健康宝宝 |
不给条件致病菌条件
文/高聪 儿科硕士 指导专家/张葆青
山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念珠菌的真面目
家长们可能对真菌不甚了解,其实常见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都属于自然界微生物,只是根据形态结构将他们进行了分类,念珠菌病是由数种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最常引起人类疾病的念珠菌是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也恃强凌弱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寄生于正常人的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处,据报道,健康儿童带菌率达5%-30%。此种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营养不良、维生素C维生素B缺乏、慢性腹泻等疾病,或者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时,由于机体内菌群失调或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时方能致病,因此白色念珠菌感染多出现在新生儿、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所以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白色念珠菌不是那么轻易“关照”健康儿童的。
白色念珠菌到处“凑热闹”
若儿童由于饮食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体内营养素缺乏或者久病体弱,加之不注意饮食卫生均可使白色念珠菌“伺机闹事”,给儿童们带来疾病困扰。儿童常见白色念珠菌疾病分为黏膜念珠菌病包括鹅口疮、念珠菌包皮炎;皮肤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间擦疹、丘疹型念珠菌病、口角炎;内脏念珠菌病包括支气管肺念珠菌病、念珠菌食管炎胃炎、念珠菌性肠炎以及念珠菌疹等全身变态反应病。
鹅口疮
预防重调护
在生活中本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1.注意口腔清洁,婴儿奶具要消毒。
2.避免过烫、过硬或刺激性食物,防止损伤空腔黏膜。
3.注意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长期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若出现鹅口疮,则尽可能暂停使用;使用激素雾化治疗者则应在雾化后清洁口腔。
对于患儿的护理则应注意:
1.母乳喂养时,应用冷开水清洗奶头,喂养后给服少量温开水,清洁婴儿口腔。
2.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结者,适当食用水果及蜜糖。
3.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吞咽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念珠菌间擦疹
本病与婴儿湿疹、尿布皮炎、痱子很容易混淆,因此正确认识皮肤型念珠菌病的皮损表现非常重要,决定着本病的预后。念珠菌间擦疹开始时常见红斑、丘疹或小水疱,以后可能扩大融合成边缘清楚的红斑;水疱破裂后可脱屑或形成糜烂面,有时有少量渗液;有时皮损外周可有散在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呈卫星状分布。有些损害干燥呈丘疹样或丘疹脓疱样,宝宝可有局部痛痒以及哭闹不安。
鉴别有点难
与此相对比的,尿布皮炎一般局限于尿布区,为潮红的斑片, 边界清楚,
多有渗出;而痱子则多表现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 有轻度红晕,
皮疹常成批出现;湿疹呢,又多数为密集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
基底潮红。根据以上皮肤表现,妈妈们可在家对宝宝的皮损作出初步判断,如果把握不准,则一定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帮助鉴别。
口角炎
口角炎俗称“烂嘴角”,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患儿张口易出血,吃饭说话均受影响。当发生口角炎时,孩子们常常会习惯性地用舌头去舔,促使口角干裂,更加剧病情。
预防是重点
宝宝“烂嘴角”,重点在预防。
1.克服小儿偏食习惯,多吃含核黄素丰富的食物、蔬菜和瓜果,如粗粮、豆制品、动物肝脏、鱼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的补充,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新鲜绿叶蔬菜等。
2.注意口腔清洁:饭后应让孩子漱口,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喝奶,以免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滋生真菌。同时保护好面部皮肤,保持口唇清洁卫生,进食后注意洁净口唇。
3.口唇发干时,不妨涂少许甘油、油膏或食用油,防止干裂发生,注意不要用舌头去舔,如果用舌头去舔,唾液中的钠氯、淀粉酶、溶菌酶等在嘴角处残留,形成一种高渗环境,导致局部越发干燥,从而发生糜烂。
4.若病情严重,溃疡面痛痒及宝宝哭闹不安,需要妈妈们及时就医。
念珠菌性肠炎、念珠菌性肺炎
肠道念珠菌感染主要以3
个月至1
周岁婴幼儿为主,由于幼儿肠道大肠菌群尚不稳定,当大量使用抗生素时会导致体内微生态的平衡紊乱,造成菌群失调,使念株菌大量繁殖,一旦确诊为念珠菌性肠炎,需要在医院做正规治疗,妈妈们不要自己用药,避免耽误病情。
念珠菌性肺炎儿科少见,由于病情严重,需专业医师临床治疗。
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要妈妈们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宝宝们就可免受真菌的“打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