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伏贴宝宝阳气局部皮肤穴位 |
分类: 健康宝宝 |
三伏贴,了解这些,你便不会纠结
文/高聪 儿科硕士
指导专家/张葆青 山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编辑/金喻
又到一年贴伏预约时,妈妈们又开始纠结了,贴还是不贴?贴三伏贴,往轻里说是养生,重里说是治病。所以贴要有贴的依据,不贴要有不贴的道理。依据和道理都是从认识中来,那么我们就跟随山东省中医院的的专家来认识一下它。
三伏贴
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那三伏贴是什么呢?三伏贴是中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内病外治法,其结合了针灸、经络、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通过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特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原理
冬病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病或可能病情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
三伏贴即是基于冬病夏治根据“春夏养阳”原则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注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在自然界中生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不仅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体与大自然相感应、相顺应、相适应的协调统一的整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目的。
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脏腑、气血与自然界一致,随着季节变化,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出现周期性变化。夏季气候炎热,体内阳气上升,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潜伏于体内的邪气表现出的症状轻;而伏天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顺势而为,在阳气最旺的时候,利用中药穴位贴敷提高人体的阳气,驱散宝宝体内的阴寒之气,治疗或预防秋冬易发疾病,达到治未病效果。
贴伏时间
三伏贴时间一般选在每年初、中、末伏的第一天。2014年三伏贴日期为7月18日、7月28日、8月7日。
当贴敷时,宝宝出现发热或妈妈们错过了第一天,那也大可不必懊恼,尽可以错后几天,对贴敷疗效影响不大,但最好与下次贴敷间隔10天。由于初、中、末所贴的三伏贴药物成分是相同的,如果宝宝错过了初伏的贴敷时间,可以从中伏开始第一次贴敷,只要依次向后推延10日即可。如果宝宝在末伏之前没有贴第一帖,则建议第二年再进行贴敷。
适应症
由于伏贴所用中药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麝香、生姜等均为辛温走窜散寒之品,故适合于虚寒体质及体弱的宝宝,如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中医辨证为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型的宝宝。
禁忌的情况
妈妈有疑问
Q:在三伏天,如果宝宝感冒了,是否还可以贴三伏贴呢?
A:当宝宝只是鼻塞、流涕而没有发热的话是可以贴三伏贴的,但当宝宝出现发热时则不能贴敷,应等宝宝退热至少24小时后再进行贴敷。入伏的时候,如果你的宝宝处于哮喘、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期,只要不伴发热症状的话,也可以给宝宝贴三伏贴,此时三伏贴对宝宝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使宝宝的病情得到缓解。
Q:三伏贴具体要贴在哪些穴位呢?
A:由于三伏贴主要针对肺系疾病,所以一般选用2个肺俞穴为主穴,再配伍天突、大椎及2个膏肓穴,共计6个穴位,三次贴敷的穴位一致。
Q:三伏贴的疗程是多长时间呢?
A:凡贴上三伏贴,就相当于一个“三年之约”,即以3年为一个疗程。最好连续贴敷,因为冬病夏治是一个连续治疗的过程,不要期望一贴见效哦。如果觉得效果不错,可继续坚持贴敷。
Q:三伏贴,每帖该贴多长时间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呢?
A:根据宝宝年龄不同,贴敷时间亦不相同,应按年龄逐渐加长。对于6岁以下的宝宝,一般建议2~4小时。首次贴敷应密切观察宝宝局部皮肤反应情况,由于小宝宝无法正确表述贴敷部位的感觉,且皮肤较敏感,建议妈妈们密切观察贴敷后宝宝的皮肤变化,建议每半小时查看一次,避免出现水泡,如果出现水泡,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处理。
Q:伏天,天气炎热,宝宝身上往往都有汗出的情况,贴敷完多长时间可以给宝宝洗澡呢?
A:由于药贴会对局部皮肤造成刺激,使局部皮肤易于破损,所以不建议贴敷当天给宝宝洗澡。可以在贴敷的第2天或者第3天给宝宝洗澡。
Q:贴敷后皮肤发红、瘙痒,是不是宝宝的皮肤过敏了呢?
A:贴敷药物覆盖的局部皮肤出现微红、微痒属正常反应,如果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立即揭掉药贴。胶布覆盖的局部皮肤发红、痒,是宝宝对胶布过敏引起的,可以将药贴取下,用温水轻轻擦拭局部,待红、痒消退后,改用防过敏胶布继续贴敷。另外,贴敷时最好给宝宝穿着透气性较好、较为宽松的衣服,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
Q:贴敷期间宝宝的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A:首先应避免空调、风扇直吹,以免影响贴敷效果。另外,贴敷当天尽量避免让宝宝吃辛辣、海鲜、牛羊肉、韭菜、香菜、菌菇类等发物,最好也不要食用生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