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早教 |
分类: 幼儿心理 |
延迟满足,影响宝宝一生的重要能力
讲座/晏红早教专家
孩子看中了心爱的汽车模型,赖在柜台前不走,怎么劝都不听,可恶的售货员还在旁边煽风点火……眼看宝宝就要嚎啕大哭,这时你该怎么办?强行把孩子拉走;为了避免丢人,买一个向孩子投降;还是耐心地告诉宝宝“今天不买,等你下周过生日送一个更大的做生日礼物”?又有多少宝宝能真正地等待一周,拿到更大的礼物?
要不要吃这块糖?
糖果诱惑实验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用糖果诱惑实验来研究宝宝的延迟满足能力。实验者发给每人一颗糖,宝宝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糖,也可以等15分钟再吃,就可以得到2块糖。宝宝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马上吃掉,有的则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心理斗争,他们面壁,或者干脆趴在桌在上装睡觉,眼不见心不烦。不管怎么样,难熬的15分钟过去了,这些小朋友得到了更多的糖。
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实验说明在3岁左右,有些宝宝已经具备了延迟满足的能力,有些则没有。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宝宝选择能力更强,他明白一颗糖和两颗糖,哪个更有价值,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并且一旦笃定追求,能调动心理资源,用与他的年龄相匹配的方式(哪怕略显幼稚),来达到目标。
伴随一生的重要能力
可贵的是,实验跟踪了好多年,当时能够抗拒糖果诱惑的小朋友,在学校各阶段的学习能力更强、工作后人际交往能力、所处社会阶层、收入水平都更高,离婚率和犯罪率更低,依赖社会福利更少。这些都说明,延迟满足能力是伴随一生的重要能力。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家长应注意培养这种能力。“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教育不能依赖口号,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比如家长常用来炫耀的背诵能力,孩子即使一句唐诗都背不出,上小学之后也可以很快赶上。但某种核心能力、软实力,如孩子的营养、健康、性格、习惯,则能从3岁开始,持续影响宝宝的一生。
延迟满足实战守则
宝宝醒后就哭怎么办?
宝宝1岁前不会说话,主要用动作、神情、姿态来表达自我,我们要顺应孩子这些心理发展特点,用语音、语言、动作、玩具等方式积极应答。但要讲究技巧,不立即满足孩子,在应答和实际满足之间有个时间差,我们给孩子发各种信号,让他明白已经得到了妈妈的关注。
用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宝宝醒后就哭,家长怎么应对?孩子可能是饿了、尿了、或者告诉家长“我醒了,你来吧”,通常的做法,孩子在卧室,家长在客厅,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哭,妈妈健步如飞地冲过去,马上抱起孩子……其实你还可以这样:
Step1:
先把手头的活有序地、慢慢地放下,远远地用好听的声音回应宝宝,“宝宝,妈妈听见了,马上就过来。”这已经有了几秒的延迟,孩子已经开始在等待了。孩子开始的哭包含不确定,这时候虽然还是哭,但心理意义已经不同,已经在积极地等待。
Tips:
这样做给了孩子语音的刺激,帮助宝宝积累语言素材,孩子会学习这种情况下怎样表达。如果一声不吭地冲过去抱孩子,或者把孩子交给不太爱说话的老人或者保姆,是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的。
Step2:
还是不要立即跑过去,可以夹杂另一种声音,匀称的脚步声,继续回应“宝宝,妈妈听到了”、“来啦,宝宝”等“好听的废话”,然后跑到了床边,不要立即满足孩子,用玩具、摇铃等,继续给孩子声音的回应,让孩子明白每当这种声音响起,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妈妈到了自己的身边。
Tips:
孩子用听觉判断不同的音色、从声音的由小及大判断距离的由远及近,可以锻炼听觉的空间判断能力。
Step3:
胃口吊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抱起孩子,满足他的需求。之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自己安静一会儿,要对孩子传达“需求得到满足,应当快乐”,从这时开始养成知足常乐的态度。让孩子享受愉悦,自己找点事情做,因为教孩子管理情绪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Tips:
那延迟等待多久呢?有研究发现,对0~1岁的宝宝来说,90秒比较合适,如果让孩子自己在地上打滚,累得睡着了,那就不是延迟满足了,而是冷酷无情。如果0~1岁宝宝的需要总得不到满足,就会难以建立安全感,性格也会比较急躁、退缩,反复无常。
及时满足的极端案例
有位家长来咨询,孩子3岁了不会说话,是不是自闭症?孩子没有自闭症的一些典型特征,我就问家长是不是语言环境比较贫乏,家长说,“是这样,你怎么知道?”因为我发现他家房子空间特别大,客厅放得开海洋球和秋千,父母满世界地跑,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人话很少。当大家讨论孙女不说话的时候,爷爷慢悠悠地说话了:“我孙女比儿子还棒,只是你们不知道她的需要,她一个眼神,一个‘嗯’,我就全明白了。”
问题就出在这个眼神和“嗯”上,家长们想想,我们一般会问“你是要这个球吗”,既提供了语言刺激,又包含延迟等待,这是有益的过程,如果一个“嗯”,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是不是让孩子错过了很多的发展机会?
买车的故事
还是文章开头买车的故事,我儿子也很喜欢车,路上的汽车都会认,家里有很多车的模型,每个车标都认识,后来发展到把车盖上,露出半个车轱辘,他都能认识。但对于孩子来说,家里有再多的车,还是想买,我就知道他这个“德性”,所以总是防患于未然。
节假日逛商场之前,我都会问他:“想去玩具部吧?”他肯定同意,“但是只看不买,你同意不?”答应就去,不答应就不去,他肯定还说好。这就是制定计划,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心理的斗争,会有自我的调节。到了玩具部,有个红色的法拉利迷你小汽车,放在展柜里,上面有射灯,非常的漂亮。就见我儿子一直盯着法拉利的小车,然后“嘿嘿,嘿嘿”,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这切(车),漂漾(亮)”,我说那买一个呗,故意刺激他。他一听到“买”的字眼,很敏感,马上扭头,拉着我就走。
如果买了玩具,孩子会很高兴,但我儿子不买,我一直夸他讲信用,他一路回来也很高兴。
Tips:
1岁以上,孩子的认知能力提高了,这时延迟满足还有个特别简单好用的办法,就是我数3个数,如果你能等的话,我就给你拿。在这个过程中,你同时要伸出3个手指,告诉孩子“1、2、3”(顺便教给孩子数数),让孩子等待。要让孩子感觉很容易,一共就3个数,有个家长说用了这个办法,下次孩子再要东西的时候,自己就说“好吧,我不急了,我数5个数,你给我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