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营养早教 |
育儿常见的6个烦恼&解决方案
文/张瑞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是教养、健康还是生活等方面,总有许多意外,让家长烦恼不已,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本文从与宝宝相关的3个领域,包括疾病、营养与生活照顾,请专家针对最常见的烦恼提出解决方案。
一、常见的营养问题
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一定希望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长大,但就是有孩子在饮食上让父母头痛。
Q宝宝只爱喝奶奶,不愿意接受或更换辅食,怎么办?
许多家长表示,宝宝到了应该使用辅食或转换辅食种类的阶段时(约1岁~1.5岁左右),总是胃口低落或不愿接受,让父母好担心。以下几点建议,帮助您和宝宝一起度过愉快的用餐时刻。
少量多餐
经常变换辅食种类
等)、蛋白质(蒸蛋或鸡蛋豆腐等)及水果(香蕉泥、苹果泥、水梨泥等)3大类食材相互搭配,以增加用餐内容多变性。不过不建议家长一开始就使用木瓜或猕猴桃等味道过重的水果。
饭菜分开食用
亲子一起食用
Q2
宝宝体重过重怎么办?
小儿体重过胖会带来许多后遗症,如精神懒散、成人后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代谢疾病的几率大增等等。最常见的肥胖原因不外乎是下列4种:
活动量太少
子或带他们出去走走,孩子缺乏适当的户外休闲娱乐,许多宝宝也因此成了名符其实的电视儿童,整天黏在电视机前面不肯离开,活动量下降,体重也自然直线攀升。
错误饮食习惯
嗜吃垃圾食物
只喝饮料不喝水
家长其实不必刻意为孩子节食或减重,只要针对以上4种原因做初步的改善,例如提高儿童运动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少吃高热量油炸食物及甜食、多喝开水等。另外,家长也要注意孩子饮食内容的比重分配,以均衡、多样化为原则,就能有效帮助减轻孩子身体的负担。
二、最常见的健康问题
在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家长不免对于孩子许多的突发状况感到
心急或焦虑。
Q3
宝宝胃口不好,长不大,不像邻居的孩子壮壮的,怎么办?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吃的愈多就愈好,但如此喂养不当容易导致肥胖,反而对小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其实份量并不重要,饮食内容的均衡及多样化才是家长应注意的重点。
从孩子出生之后,家长就应该详细为孩子记录生长的过程(如身高、体重、体温等),如果这些长时间都处于稳定的状态,说明孩子是健康的。
Q2
其实从孩子出生1个月以后,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分辨昼夜的差异,让他知道白天亮亮的,有各种声音充斥在环境当中。而到了夜晚则是黑黑的,一片宁静,通过环境布置的不同,让孩子从小了解白天与黑夜所代表的意义。
因为喝奶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所以在夜间喂奶时,家长不需太过认真,只需在喂饱后,让孩子打个嗝就入睡,让他觉得晚上喝奶是件不太重要的事。等到孩子3个月大左右,你可以发现,每晚大概只需起床喂1~2次奶就已足够。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不睡的原因也随之更改。最常见的原因是有“分离焦虑症”。这是因为父母白天需要外出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缩短许多。但此阶段是通过亲情满足依附关系最重要的时刻,难怪宝宝们只想黏在父母身边,而不愿入睡。
此时建立孩子良好的睡觉模式是最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说故事、听音乐或唱歌等方式,在睡前空出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享受亲密的情感交流,并通过固定的睡前活动,暗示孩子睡觉时间即将来临,孩子自然每天开心、安稳地入睡。
三、最常见的教养问题
对于家有1~3岁宝宝的家长来说,生活中种种不良习惯是家长在教养上最感头痛的问题。
Q5宝宝乱发脾气,怎么办?
家长可以发现,许多孩子如果稍不如意,就喜欢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由于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更容易哭闹。此时,家长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转移孩子注意力”。
因为幼小孩子的哭笑都只在一瞬之间,注意力容易分散。家长可先让孩子哭闹一会儿,让他发泄一些不好的情绪,然后再突然拿出玩具或饼干问他说:“咦!这是什么呀?”孩子很快就会破涕为笑,并且忘记刚才所发生的不愉快。其实家长只需使用一些小技巧,就可有效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另外,因为孩子年纪还小,遇到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时,当然只会用哭闹来表示。家长与其大声斥责孩子,还不如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有利于亲子沟通。
Q6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家中每位成员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孩子的模范。因此,家长第一步是先与长辈沟通,虽然无法要求长辈一时之间改正某些长年累积下来不好的习惯,但是却要懂得在孩子的面前适度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