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宝宝的自主权 |
分类: 幼儿心理 |
给孩子一些“自主权”
文/张瑞珊
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感到头痛,可是这并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之所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除了极少部分孩子是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之外,大部分孩子都是缺乏锻炼所致。正是因为家长平时为孩子做得太多,所以孩子很少有自己做主的机会。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正是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当然,这并不是指自作主张、刚愎自用。而是适度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判断。拥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自然能够做出自主行为。
自主·健全人格第一步
从出生后7~8个月开始,家长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在7个月大之后,孩子的生理及骨骼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已经会坐或爬,他自然想要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而这个“想要”的动作,就代表一个人已经具备思考的能力,他能判断自己是否想要这项东西,或是想去做这个动作。
具体来说,当孩子拥有良好的自主能力之后,对他将来的诸多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
1-拥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及能力。
2-目标坚定并执着,能投入较高的专注力。
3-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4-自信心很强,能够独立思考及冷静判断。
5-严以律己,不随波逐流。
6-个性积极乐观,不易受到情绪的控制。
7-以理性、冷静的态度处理问题,心胸开阔。
8-能够自动、自发地做好个人时间管理。
9-愿意接受各种挑战。
10-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制定合理目标加以改进。
11-拥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依年龄养成自主能力
有关自主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具体施行,不要着急,循序渐进。
1岁
1-在孩子7个月大以后,家长可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给孩子(例如玩具或食物),不勉强他一定要怎么做。
2-在孩子10个月大之后,尽量让孩子试着自己走路,如果他跌倒了,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但不需要主动提供过多协助,除非孩子主动向父母求救。
3-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初期,有时可能会发出怪声或大声喊叫,此时无需制止孩子,但应试着用正确的口语加以引导。
2岁
1-尽量让孩子自行跑、跳及走动,就算跌倒也无所谓。在孩子主动求救前,在不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一定要先忍耐,不要直接出手。
2-2岁是建立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试着让孩子自行做决定,同时让他尝试表现自己的能力,例如自己扣扣子等。
3-在孩子自行安排生活时,例如穿衣、穿鞋或收拾玩具,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不要因为急躁而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
3岁
1-在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加出色,已经逐渐能够完整地表达个人主张。此时可多与孩子商量事情,多问孩子问题,多征求他的意见。例如他想穿哪件衣服出去逛街,先穿上衣还是先穿裤子等。
2-试着让孩子当家里的“接线生”,练习使用电话和其他人沟通,帮助发展语言能力。
3-此时也是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的黄金时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专属的空间或容器,例如儿童专用辅助便盆,增强他主动加强训练的意识。
放手·让孩子自主成长
许多家长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及最周到的照顾,殊不知这样的过度关心,却可能对孩子形成“过度干涉”的心理负担,而且会为日后带来不良的教养影响。
1-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从小没有机会练习自我照顾的人,将来也许可能成为工作中的强者,但是更容易变成生活中的弱者。
2-缺乏责任感。因为许多事情都被大人事先做好了决定,所以孩子便缺乏独立完成事情的责任心。
3-盲目跟从。已经习惯于依赖他人,相信权威,欠缺思考能力,只会盲目跟从。
4-对环境缺乏适应力。当全家一起外出游玩时,家长可能怕孩子弄脏衣物,所以不准孩子坐在地上,但自己却只顾着和别人聊天。久而久之,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都不敢轻易做任何尝试,因为他担心会因此而遭受责备,进而逐渐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个性胆怯、不敢尝试、害怕失败、缺乏好奇心。如果一味地限制孩子做这做那,那么只会使孩子缩在自己的狭小空间中,害怕失败或犯错,因而封闭自己,不愿意去探索新事物。
让孩子自主的8大建议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父母专属的财产,亲子之间不应是互相支配的关系。家长应了解与孩子协商的本质,并通过日常观察去了解孩子,要相信他的能力。
2-自主、安全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前提,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放任孩子去做任何事情,那样可能带来意外伤害。
3-做孩子的模范。家长应多为孩子做示范,例如吃饭时,父母首先要坐在餐桌边吃饭,并邀请孩子一同用餐,而不是家长自己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还责备孩子不守规矩。
4-培养体贴的心。培养孩子懂得关怀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让孩子明白,即便是再大的事情,只要能够得到耐心的、合理的解释,也都是可以接受并得到体谅的。
5-适度肯定孩子。不需要无谓的赞美,只要依照事实肯定孩子的行为举止即可。举例来说,如果孩子跌倒了,在他还没有爬起来之前,家长不要一直鼓励孩子“你好棒”“你好勇敢,都没有哭”等,只需要先问他“你怎么样?”“需不需要帮忙?”即可。在孩子完成任务之前,不要做过多的赞美,以免养成对表扬的过度依赖。
6-利用书籍丰富心灵。书籍是心灵的鸡汤,亲子共读的好处非常多,不仅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更能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获得更强的安全感,这对自主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7-训练孩子自我安排。家长不要做过多的安排,以时间管理为例,家长不用为孩子安排满满的才艺班课程,这样孩子会没有喘息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决定想做的事或想学的东西,甚至家长只需静静地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自己也可以把时间安排得很好。
8-以平等态度教养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对话并相处,会让孩子有更多被尊重的感觉,这对自主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孩子也能从中学到与人相处和沟通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