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幼儿心理 |
美国社区图书馆的故事会
文/爱心妈妈
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开始,我每周都会带她去社区图书馆,那里各种各样的图画书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她从小便养成了和书亲近的习惯。最让女儿盼望的,是每周3次的学龄前故事时间。
分年龄段的故事会
图书馆的故事时间是免费面向社区儿童的,分为不同的年龄段,有0~2岁的婴儿故事时间“Baby
Storytimes”,2~3岁的幼儿故事时间“Toddler
Storytimes”和3~5岁的学龄前儿童故事时间“Preschooler
Storytimes”,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带孩子来参加。听故事会一般要先报名,然后提前15分钟到达就可以了。
不同的年龄段,故事会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婴幼儿注意力和控制力都很短,这个年龄段的故事时间一定要家长配合才可以,主要是介绍一些押韵的儿歌和童谣,当天还会把童谣打印出来发给家长作为参考。讲故事变成了其次,着重的是亲子之间的互动。3~5岁的学龄前儿童故事时间牵动了很多孩子的心,这个时候开始引入情节简单的故事书,当然好玩的手指谣和互动游戏是必不可少的。
有趣的故事时间
故事会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仅向小朋友介绍简短有趣的小故事,还穿插着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和音乐游戏来活跃气氛,让孩子从小熏陶出爱听故事的好习惯。故事的主题也是不断变换的,特别是节日期间,还会推出相应的以节日为主题的故事会,借此来推广一些新书。管理员总是特别友好和亲切,讲故事的时候节奏把握得很好。为了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短短的30分种内,总是尽可能地想办法把气氛活跃起来,通过毛绒玩具和简单道具的辅助,用活泼的语腔语来展现故事中的人物。特别是每个故事之后,都会有音乐互动这个环节,主要是配合管理员的指令,做一些形体动作,大家在一起拍拍手,唱唱跳跳,享受快乐的故事时光。
女儿从小就是个很活跃的孩子,小时候带她来听故事的时候,她根本坐不住,每次都是满房间里乱窜,后来管理员拿出布偶,领着孩子们唱歌,才把她吸引了过来。孩子慢慢长大了,也就适应了环境。现在带她参加的是每周六下午的故事时间,这个时段孩子不会太多,十个左右,好多家长愿意抽时间来陪孩子一起听故事。宽敞明亮的故事房间里,可容纳10~15个孩子,一把大摇椅、活动板、彩色墙和圆型的地毯构成了故事时间的主要元素,充满了童趣和温馨。女儿对故事会已经很熟悉了,现在的她已经是听故事的老手了,每次听得都很认真,还会问好多问题。每次故事会结束的时候,她总是依依不舍地向馆员道别。
关于“龙”的故事
故事会开始前,女儿一来就找好位置坐了下来,安静地等着工作人员的到来。年轻的管理员先是带领孩子们唱了一首Hokey Pokey
,这是一首游戏时唱的儿歌,让孩子们听着歌词做出以下动作:双手放在胸前,十指交叉,摇晃双臂。暖身歌曲之后,管理员会精选几本和当天主题有关的书,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今天选得两本故事书都与龙有关,“Winnie's
Midnight Dragon” (温妮和午夜小飞龙)和 “If I Had a Dragon” (如果我有一条龙)。
《IF I HAD A
DRAGON》讲的是一个男孩不愿意和弟弟玩,幻想弟弟变成了一条龙,他带着龙到处去玩,最后发现龙并非自己想象中的好玩伴,于是又找回了弟弟。绘声绘色地讲解,天马行空的幻想,让孩子们不由得睁大了眼睛。第2本书《Winnie's
midnight
Dragon》,一只小飞龙惊扰了女巫温妮和小猫的梦乡,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面对这样的情况,女巫温妮又想出了什么样的魔法来解决呢?书中古灵精怪的画风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馆员耐心地翻动着书页,模仿书中的角色,变化着不同的嗓音,让原本就生动的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故事之后的手工时间,配合今天龙的主题,管理员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龙图形的纸片发给小朋友,每个孩子都要按照不同的要求涂上不同的颜色。小朋友拿着自己涂好色的龙,贴到活动板上,并说出每种颜色的名称。管理员还让小朋友们观察龙的特征,引导小朋友认识和了解龙的基本特征。
好玩的身体游戏
接下去的互动环节是小朋友最期待的,以音乐故事为背景做身体游戏。只见孩子们各个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听着音乐。这次的音乐故事与动物发出的叫声有关,当背景音乐响起,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地在管理员的带领下,围成一圈,合着节奏,尽情发挥,做一些好玩的肢体游戏。只见带头的两个小女孩正在模仿猫步,摇摇摆摆,五指张开,双手交替向前,做出猫要抓人的动作,看上去还真是像模像样的。游戏过后,孩子们依旧意犹未尽,跑到管理员面前,纷纷要求她再播放一遍音乐,看来的确是很投入。眼看着故事会时间剩下的不多了,趁着孩子们还在兴头上,管理员给大家每人发了一个龙头的纸面具,让大家把面具带好,齐唱一首“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闪一闪小星星),最后再在每个小朋友的手上印一个可爱的小图章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