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其实我并不想耍赖

(2010-03-03 13:53:37)
标签:

育儿

分类: 幼儿心理

妈妈,其实我并不想耍赖

文/鲁杰 

 

我难过,我哭泣
  亮亮、妞妞和另外2个小朋友一起,在楼下小花园里做游戏,几个家长在身边照看着。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亮亮哭了好几次,而妞妞则气愤地大声喊了好几回,亮亮的爷爷和妞妞的爸爸,不禁都觉得有些发愁。
  刚开始在一起玩时,妞妞就发现了一片比较大的树叶,而亮亮捡到的那片树叶比较小,亮亮问妞妞姐要大树叶,妞妞自然不给,而且还大声地喊了好几声,好像是想震摄住亮亮,不让亮亮再想着她的“宝贝”。亮亮很难过,跑到爷爷跟前仰着脸大声哭,爷爷又说理又劝慰,安抚了好半天,然后取出带来的饼干给了亮亮两块。在得到安慰后,亮亮又跟大家一起玩了起来。当发现更新鲜的东西后,亮亮和妞妞都把自己手里的树叶扔在了地上。

 

我气愤,我大喊
  亮亮发现了一处可以骑上去当车开的地方:螺旋型不锈钢自行车架,他一步跨上去,嘴里开始发出嘟嘟的声音,其他2个小朋友也坐到亮亮身后,配合着亮亮“开车”,可是妞妞却不干了,她很想抢占车头司机的位置,亮亮害怕得大声哭起来。妞妞则气愤地要去抓亮亮,被爸爸一把抱起。爸爸对女儿怒目而视,忍不住训斥起来。而亮亮的爷爷又开始轻言细语地跟亮亮讲道理。看到妞妞被抱开了,亮亮一边假装开车,一边开心地逗爷爷乐,爷爷也被亮亮的笑脸感染得笑了起来。
  几分钟后,孩子们厌倦了开车的游戏。亮亮和妞妞又因为一只不知从哪里捡来的彩色瓶盖起了纠纷,亮亮又大哭起来,妞妞又大喊起来。

 

孩子天生就会耍赖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有的懦弱些,有的强势些,经过人生头几年的经验,在父母教养的影响下,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积累了足够让自己得到满足或情感补偿的行为习惯——耍赖,比如亮亮选择大哭,妞妞选择大喊,有的小朋友选择执拗,还有的选择缠住父母不断央求。
  在遇到孩子耍赖时,父母经常会一筹莫展,往往会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事实上,孩子自己不会主动选择耍赖,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习惯形成起到了不好的影响。
  比如亮亮爷爷一边和风细雨地讲道理,一边拿出饼干给孙子,亮亮一边呜呜哭着,一边享受着爷爷的安慰。还有,亮亮看到妞妞在一旁生气,他却一边开车,一边仰着小脸儿使劲盯着爷爷嘻嘻笑,而爷爷也笑着回应他。应该说,爷爷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是对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此时并不只是要求得到安慰,其实他是在寻求一种认同,哪怕是再不合理的要求,他也想用哭的方式来得到满足,至少能得到及时的安慰。就这样,在爷爷软弱柔和的态度下,亮亮对于“哭”这个耍赖“法宝”有了更加强烈的认可。
  此外,如果孩子太过执拗,恰好他的父母也有一方很倔强,那么亲子之间就总是处于“狭路相逢”的境地,谁也不肯先软下来。殊不知,正是因为爸爸或妈妈的强硬,才让孩子进一步坚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至于那些通过没完没了央求父母来满足自己需求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是优柔寡断,这才给了孩子可乘之机。

 

清醒觉察,及时消除
  在幼儿期,宝宝的情绪很容易被父母或同伴所引导,那些外在的诱惑固然很有吸引力,让他们使出浑身的“本领”去争取。但是,孩子之间的某些争执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况且,孩子们使出的“本领”本也不该是不良习惯。这就需要父母多加觉察,及时发现并消除孩子的耍赖“法宝”,不要等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心浮气动升级成纠纷打斗之后再去处理。
  在此,建议亮亮的爷爷和妞妞的爸爸都需要用严肃冷静的方式,而不是训斥孩子或柔软地迎和孩子。无论如何,采取不良行为的方式以期达到自己愿望的做法,一定要得到平息,而不是被强化。在平日里,父母可以多带孩子玩一些安静、宁神、富有创造性的游戏。能够主动去创造各种玩法的孩子,就不会总是追赶别人的玩法,或是跟别人去争东西,即便争不上,心里也不会很失落,这样耍赖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ASK JAN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