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73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咏春诗词名作导读

(2018-03-30 15:51:24)
标签:

谭汝为

咏春诗词

名作

导读

分类: 诗文与杂感

咏春诗词名作导读

谭汝为

 

01.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汝为导读头两句“碧玉、丝绦”描摹柳树的色泽质感。后两句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比拟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抒发对美好春景的赞美。

 

02.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汝为点评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所作。春眠醒来,以听觉形象入诗,由拂晓的啾啾鸟鸣,联想到夜里的风声雨声,将诗人的惜春之情寄托对落花的叹惋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景真情切,言简意浓,意趣盎然。

 

03.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汝为导读头两句点明:送别之所劳劳亭是令人伤心之处。后两句将春风拟人化,因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故意不吹拂杨柳,不让它发青。视角独特,笔墨简练,用早春的荒漠衬托别情,以抒发人间离别之苦。

 

04.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汝为导读】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安定的生活给诗人带来灵感第一联写:好雨似乎知道春天的节气,在植物萌发潇潇而落。第二联写:它随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悄然地滋润着大地万物。第三联写:在雨夜中野外一片黑茫茫,只有江船灯火显得格外明亮。第四联写: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繁花盛开的世界。诗作抒发对春雨的由衷礼赞

 

05.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汝为导读】诗人隐居田园山庄,写雨后清晨所闻所见景象: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鸟啼;而“家童未扫”和“山客犹眠”凸显慵懒惬意;借以抒发陶醉自然、安居田园的闲适心情。

 

06.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汝为导读两句渲染雨润万物、小草萌动的初春景象,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得逼真传神。后两句通过初春草色与暮春烟柳对比赞颂初春风物之新奇喜人诗作体现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描摹景物的生花妙笔。

 

07.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汝为导读白居易曾游历江南,卸任回洛阳“好”字统领,选择“日出、江花、春来、江水”等典型景物相互映衬。结尾以反问收束表达对江南春色的赞叹与怀念。意境悠远、韵味深长。

 

08.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汝为导读】前两句写去年春游,遇到一位美丽的少女,通过桃花与人面相映,凸显姑娘的娇美。后两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今年春游,桃花春风依旧在,可是美女却杳然不知所往。在今昔对比的惆怅中,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忆。

 

09.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汝为导读头两句用新春萌发春意比喻: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善于发现新事物,才能写出新境界。后两句用繁花似锦人如潮比喻:如一味沿袭重复,滥调重弹,则难以登堂入室。诗作通过对城东早春的观察和描写,引发诗歌创作之见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汝为导读】前两句描绘江南春景的明丽:纵目千里,莺啼绿柳红花;水村山郭,酒旗迎风招展。后两句写自南朝以来,众多佛寺楼台掩映迷濛烟雨中。诗作抒发对江南春景的赞美和神往

 

11.赏春

·罗邺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汝为导读】春草处处萌发,日益青翠,使诗人不禁联想到厚此薄彼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唯有春风年年来人间,一视同仁,公平、公开、公正,值得赞颂!

 

12.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汝为导读】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天已暮,春将归,游客依旧踏着落花欣赏暮春美景。诗作借景物和游人抒发惜春之情。

 

13.染云

·王安石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汝为导读】春天柳叶嫩绿,梨花盛开,如果没有春风的巧手安排,美好春景又如何呈现呢?诗人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的春风表达由衷礼赞。

 

14.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汝为导读头两句写柳树凌乱的枝条尚未泛青,但在东风吹拂下就发狂起来。后两句写柳絮狂飘乱舞,遮天蔽日;但不知萧飒的秋霜正等着它呐诗人妙用象征手法使柳枝、柳絮性格化,对世间那些得意便猖狂的小人给予嘲讽与警示

 

15.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汝为导读】苏轼为僧人惠崇《春江晚景》图题诗。前三句写画面景物: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通过对初春大地复苏的景物描写,报春、迎春以抒发心中喜悦。第四句“河豚欲上”却是画面之外的想象。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千古名句,与民谚“一叶落知天下秋”有同样韵味。

 

16.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背景】词作把抽象的春天拟化为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春天倏然消失了,因不知春归何处,诗人就一心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又向黄鹂请教。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谁能懂得它的意思遗憾的是,那只黄鹂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春天难以挽回,夏季随着蔷薇开放悄然而至——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诗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17.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汝为导读头两句写:游春踏青,满眼风光,焕然一新。后两句写:从万紫千红的春意中,足以领略东风的真面。另一种说法:“寻芳泗水滨”指求圣于孔门之道。圣人之道东风催生万物,万紫千红比喻儒学的丰富多彩。

 

18. 春晓

·杨万里

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

不必开窗索花笑,隔窗花影也欣欣。

汝为导读头两句议论:在春季三个月里,二月春光最为动人。后两句叙述:清晨起床,隔窗欣赏庭院春花就会被眼前春景所感染。诗作抒发对春光的热爱与赞美。

 

19.立春

·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汝为导读头两句描述民俗打春牛的迎春仪式;后两句突出立春节令特点:冰雪消融春风软,柳条新绿点染无限生机用字精准,情趣盎然。

 

20.立春偶成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汝为导读从冰霜消融,写到草木萌生,再写到满眼春意东风骀荡绿水参差——富有层次地描绘到人间自然变化过程。诗作扣紧“立春”节气,流露出望春、迎春、爱春的感。

 

21.立春

·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汝为导读】每至立春时令,大驱寒暖,东风浩荡,百花竞放,碧草盈盈,抒发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悦和礼赞

 

22.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汝为导读诗作抓住春天景物特点,头两句写:春雨过后,诗人兴致勃勃地前去游园,却不料吃了闭门羹。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少总多,景中寓理,给人以喜悦的美感、哲理的启示,所以千古传诵。

 

23.春词

·陈允平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汝为导读】阳春时节三月三,以杨柳、春风、芳草、燕子等自然物象和画桥、红楼、绣帘等人文景观交织,展现春光明媚的一派生机。

 

24.春日

·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汝为导读】前两句先描摹庭院鸟语花香的春晨,再眺望红绿相间的远方树林——预做铺垫;后两句转写诗歌创作心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倏忽而生却转瞬即逝的灵感确实很难把握。诗作虚实相生,发人深思

 

25.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导读头两句写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光令人陶醉;后两句写孩子们放学后趁着强劲的东风、兴致勃勃放风筝。诗作透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语句明朗,用词洗练情绪欢快。

 

26.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汝为导读写于清朝道光四年初春,当时朝政内外交困。头两句写造物有情,冬去春来,时序交替循环有度。后两句寄语造物者:绚烂春光都安排妥帖了,我们切盼第一声新雷,来唤醒昏睡的大地吧!诗作抒发了有识之士对社会变革热切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