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杂谈

标签:
谭汝为二十四节气处暑山居秋暝 |
分类: 文学品评 |
处暑杂谈
谭汝为

处暑,在每年的8月22、23或24日。“处”读为chu3,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到了这个时节,三伏天气已成故称强弩之末。

古代将“处暑”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就是说,在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所谓“禾乃登”,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开始成熟了。


另外,随着季节转变,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白天受太阳照射的热量,也一天比一天少,越来越不足以弥补黑夜里的散失,连原来地面的积蓄热量也逐渐减少,因此,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

处暑养生:第一,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第二,睡觉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第三,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如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第四,可吃温补食物,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

处暑时节,应欣赏描写秋景的名作。如唐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漁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