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73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如何写咏春诗?

(2015-04-14 08:18:11)
标签:

情感

咏春诗

诗歌创作

诗歌鉴赏

分类: 诗文与杂感

话说咏春诗

谭汝为

来源: 渤海早报2015-04-14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生机盎然、花香鸟语的明媚春光,是历代诗人刻意描摹吟咏的对象。春天给人的感受,复杂微妙而多变,于是诸如“盼春、迎春、探春、赏春、惜春、伤春、问春、怨春……”之类的词语才得以产生。

咏春诗能打动人心,在于“意境”。“意”,指诗人主观情意;“境”,指客观自然和社会生活。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现实浑然相契而在作品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境界。从诗歌欣赏角度看,意境又是读者在审美观照中,借以感受诗作的言外意、境外味、弦外音,从而受到感染与陶冶的诱导物。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古今咏春诗作多不可数,但其意境生成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

意境随生。诗人因外物的感触,忽有所悟,思绪盈怀,于是借对外物的描写把内在情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意与境的交融。唐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位少妇原是无忧无虑的,她精心打扮后,登翠楼观赏春光。忽然路旁杨柳一片新绿却触动情怀,使她蓦然回想到去年春天给丈夫送行时折柳相赠的往事,顿觉孤寂冷落,辜负了美好春光与青春年华,因而为当年鼓励丈夫觅求功名出门奔波而后悔不已。所谓意境随生,就是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

移情入境。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当他接触外物时,将主观情志注入其中,使客观物象融入诗人的感情色彩。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冯延巳《谒金门》)等。这类诗作所描摹的客观景物已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而带上强烈的主观情感。所谓移情入境,就是借景抒情。

意境相生。这种方式是内情与外物相感相生,天然合一。情与景相和谐、相吻合,是诗家崇尚的最佳意境。《诗经·桃夭》用“灼灼”描摹桃花的绚烂艳丽,盛赞新娘的娇美动人。对桃花的生动描绘与诗人参加婚礼的欢愉心情相契合,构成情景相融,形神相惬的妙境。再如“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杜甫《发潭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等。这些诗句都洋溢着一种物我相得、情融景洽的欢快情绪。与此相对的是诗人黯淡的心境与所描摹的衰飒景物相互对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等,也可称为意与境的相契相谐。

总之,咏春诗中的“意”(诗人主观的情意)是“境”(对于撩人春光的描摹)的灵魂。只有经过锤炼的、富于独创的艺术构思,才能培育出芬芳艳丽的意境之花。

 

netease 本文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