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地氣

(2014-04-14 19:41:29)
标签:

接地气

澳门日报

程祥徽

文化

分类: 时事评论

 

(文化隨筆)

作者:柯秉剛
(刊于《澳門日報2014413新園地


早晨,就收到程祥徽敎授的電郵,他說今天(三月二十九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發表了賈晞儒、張卓夫和他的唱和詩。

塡詞賦詩,此唱彼和,相互酬答,是被歷代文人所推崇的,多為相互之間吐露心曲,或者茶餘飯後的一種文字雅興。那個年代,閒暇之餘,沒有洗洗桑拿按按摩等享受方式,然而三五知己相聚,喝點小酒,唱和唱和是時而有之的。這種交往形式也是最為愜意的。唐代詩人張籍就用閑來各數經過地,醉後齊吟唱和詩,把即席唱和的情景寫得旣眞實又傳神。

為此,讀了他們三人詩,便在電郵中對程敎授說,唱和之作,是心靈之作,是親歷之作;唱和之詩是接地氣之詩,它貼近本源,貼近生活,因而讀起來頗有詩道!《澳門日報》能時不時地刋登一些反映作者眞實感受的詩詞,同樣很接地氣,値得一讚。

晩上,程敎授又發來電郵,他說他很喜歡地氣一詞,並且以他寫給天津民俗語言學家譚汝為的賀壽詩就曾用了地氣來作例證:


  輶軒大道百花香,言語名家擷翠忙。

 世俗拾來存紙筆,民風取得入文章。

 只因地氣接沽上,遂有雄心敢拓荒。

 笑說途程三萬里,譚公七十不尋常。


沽上當然指的是天津,汝為先生從出生後,就沒有離開過。在文學創作上,人們愛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表現其作品的質的昇華。譚汝為身居天津,是他堅持不渝地尋覓天津,拷問天津。接地氣讓他掌握了天津的本源,最終而使自己在民俗、語言學硏究方面成為天津的一面旗幟。地氣源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咽喉)。

地氣是一種飮食之氣,對所有的生物有着生養的作用,屬於可生發萬物之列。而接地氣則是一種創新,並且不斷見諸報端,成為熱門詞。所謂接地氣講的是做人也好,做官也好,都要實事求是,都要符合價値取向。特別是做官,必須最廣泛接觸老百姓,最大限度地滿足民衆的願望、訴求、利益。得人心才能得天下。對文學創作而言,接地氣就是貼近生活層面,堅持有感而發,有情則抒,而不是無病呻吟,故作姿態。當你用眞實感受來面對讀者時,哪怕你是二句三年得,如果讀者閱讀時能一吟雙淚流,那就證明你寫出來是好作品。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接地氣也是接觸生活,體驗生活,認知生活,當你老老實實躬行於此時,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