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祝谭汝为先生七十华诞

(2013-12-21 12:02:18)
标签:

转载

夏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正直不阿、待人以诚的人品和潜心治学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楷模!正如先生所言“我们之间自然地建立了编辑与作者的正常关系,无形中结成一种友谊。现在回顾往事,这大概就是‘以文会友’吧。”感谢夏先生多年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衷心祝福夏老保重身体,阖家幸福!

 说明:谭汝为先生七十华诞,他的学生要出一本纪念文集,正在筹备。知我与谭先生交往多年,嘱写一文,我于语言修辞均属外行,所以只能说点往事,谨祝汝为兄健康长寿!

 

                                        祝寿感言

                                         夏康达

 

    我与谭汝为先生相识,至今已三十年了。据谭汝为回忆,1984年我为红桥业余区大学做了一次讲座,他是该校教师,我们那时见的面,但我对此事已毫无印象。查《天津师大学报》,谭汝为在本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1984年第5期的《意象组合——论古典诗歌一种特殊的句式》,如据此推算,他的记忆应该不错。此后,我们刊物上就经常见到谭汝为的文章,我们之间自然地建立了编辑与作者的正常关系,无形中结成一种友谊。现在回顾往事,这大概就是“以文会友”吧。最近的一次合作是2006年我受聘师大津沽学院文学系主任,修辞学无人能开,只得求助谭先生,他事情正多,还是慨然应允。

   我原在学报,是1987年调任中文系主任的,起先还兼任学报主编,后来因健康原因,辞去编务。1995年,南开大学刘叔新教授向我推荐谭汝为,对他在语言学方面的造诣多有肯定。我处理过谭的稿子,虽然在语言方面基本是个外行,但大致还是有感觉的,而刘教授是天津语言学界的权威,他的推荐我当然认可。稍后,学报老主任张虎刚先生、图书馆老馆长曹聪孙先生也郑重推荐,何况中文系需要语言教师,尤其修辞课还没有人开,确实工作需要,我就向系领导班子建议接受调入。

   所谓好事多磨,事情有了曲折。接下来发生了一系列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似乎必然“应该”发生的事。首先是红桥业大不同意放人,这很好理解,师大凭什么挖我们的人?我们只得耐心等谭先生做红桥业大的工作。1996年,通过南开大学邢公畹教授向一位市领导反映,红桥业大终于松口。眼看事情有了转机,我却在此时离开中文系,回到学报。正可谓“人走茶凉”,谭汝为到师大中文系报到时,却遭冷遇。主要原因想必是我已不是“主任”了,还有就是我后来听说,有人到中文系某老师处说了一些什么话,反映到系里,产生了效果。这就把谭汝为置于很难堪的境地——从那儿出来了,这儿进不去。我感到这简直是言而无信,很对不起老谭。谭汝为只能请师大校领导协调,安排到汉院,专业还对口。当时汉院负责人是陈昌娟老师,我们是同事、老乡,我知道她很重视人才,向她介绍了谭汝为的情况。事情这才圆满解决。谭汝为这十多年取得的成就,这次曲折但成功的调动无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谭汝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些年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已经说明了一切。我对语言、地域文化是外行,所以就不对这些成果作具体评价,自有行家会掂出它们的分量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汝为,好样的,你为所有支持你的朋友争气了!

   最后,我想起了五十年前,从华东师大毕业,离校前到恩师钱谷融先生家告辞,钱先生临别时说的一句话,我牢记一辈子,激励我一辈子:文科人才是埋没不了的。谭汝为先生自学成才,他自强不息,勤学深思,勇猛精进,成果卓著,为后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再一次证明了钱先生当年劝勉我的这句至理名言——文科人才是埋没不了的!

   恭贺谭汝为先生七十华诞!                                  (2003年12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