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如谭公 做人效汝为
谭公汝为,是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他祖籍广东,但却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客居近70年的生活经历,为研究天津地域文化和天津方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转载]“有师如谭公 <wbr>做人效汝为”为谭公汝为古稀华诞而作 [转载]“有师如谭公 <wbr>做人效汝为”为谭公汝为古稀华诞而作](//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谭公是我最崇敬的师长之一,我曾与天津学界友人交谈时说过“有师如谭公,做人效汝为”,听者深以为然。谭公思维敏捷,著述等身,在天津城市文化研究领域是著名学者,在天津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更是领军人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练就了轻松活泼、生动幽默的教学风格。他教过的学生遍及津门,莫不为他的教学风格和治学严谨所折服。谭公在课堂上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至今仍被当年许多弟子津津乐道。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谭公深谙语言与民俗、方言与地方史互为表里的关系。他多年来专注于天津方言、天津民俗、天津地方史等语料的搜集,并引申到天津地名文化的研究。进入新世纪后,谭公以继承并弘扬天津地域文化为己任,著书、讲座、写博文、开展乡土调查、承接出版课题等,在天津地域文化普及和研究领域不断开拓。2009年初,他应天津电视台之邀,播出“这是天津话”系列谈话节目,从词义解释、词源探索、典型例句、语境语用等角度,对天津方言词语进行通俗的解说,获得广大受众的热烈欢迎。
谭公心中曾有一个抹不掉的心结,那就是老一辈学者李世瑜先生的生前嘱托,编撰一本《天津方言词典》。世瑜老曾为此研究了半生,但至病危也未如愿。老人家把这项工作嘱托给谭公。经过数年准备,在已有各种研究成果基础上,谭先生邀请天津部分民俗、文史专家参与编纂和审订工作,集思广益,同心戮力,克服困难,经多次研讨和修订,终于纂成《天津方言词典》(即将出版)。在谭公主编的这部词典里,收录天津方言词语6000多条,其中,还收录了部分已消失的方言词条,为研究机构和学者们提供了天津方言的“语言化石”。《词典》还辑录了极具天津特色的俗谚和歇后语,使这部词典成为知识含量丰富、知识结构全面、语言表述得体,方便读者使用的一部工具书。《天津方言词典》的出版,了却了李世瑜老先生生前心愿,更重要的是:把天津方言研究和保护,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谭公治学严谨,涉猎面广,在天津地名文化和民俗文化研究上,也颇有造诣。近年来,谭公应邀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先后录播了“这是天津卫”“地名背后有故事”“津沽大地话民俗”等大型讲座节目,在各报刊媒体刊发津沽文化研究的科普类文章数百篇、学术讲座20余场。这些贴近社会、广接地气的研究实践,形成系列,自成一家,对天津城市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谭公为人正直,性情幽默,平易近人。虽年届古稀,但童心未泯。与友人恳谈,常妙语连珠,谐趣横生。尝于酒宴上吟诵古今诗作,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谭公对晚辈后学,循循善诱,百般呵护。但,遇不平事,他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嫉恶如仇。国内学术界由学术批评曾引发多起名誉权诉讼案,谭公秉公仗义、鼎力相助,邀请律师界朋友,与学术不端者对簿公堂。谭公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凛然正气和燕赵遗风,颇受学界同仁敬重。
“有师如谭公,做人效汝为”。值谭公汝为古稀华诞将至,谨以此文为谭公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