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关于方言词语的身份归属

标签:
谭汝为天津方言文化归属 |
分类: 语言修辞研究 |
关于方言词语的身份归属
谭汝为
在研究天津方言词汇和编写《天津方言词典》的过程中,一些读者朋友常提出疑问:“你分析的天津方言某某词语,我们北京人(或河北人、山东人、东北人等)也这么说。”因而,对这个词语是否属于天津方言发出质疑。
天津话的词汇、语法很接近北京、冀鲁官话。600年来,天津话不断在向周边官话演变靠拢,但在语音方面,尤其在声调上却特立独行,正因如此天津话与北京话听起来迥然相异。
在天津方言词汇方面,有一些独特的词语,深深打上“天津”的烙印,“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但也有相当多的天津方言词语,在北京话、河北话、山东话、东北话里也“通用”。究其原因:
首先,天津方言与京、冀、鲁、东北,皆属大北方方言区,语言接触与交流十分密切,相互渗透、影响、吸收,甚至资源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确实难以明确归属。
其次,天津作为首都门户,在方言词汇上深受皇城文化和满蒙文化的影响。例如徐世荣先生所编《北京土语辞典》(北京出版社1990)中起码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词条,天津话也这么说这么用。
第三,天津就是在燕赵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北方水陆交通枢纽、商贸重镇,天津话与冀鲁方言除语音外,词汇多有重合,甚至彼此不分,亦为情理之中。
第四,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在天津城市人口中祖籍为冀、鲁者占绝大多数。加之,戏曲码头、曲艺之乡、相声窝子等语言传播渠道的影响,天津话和冀、鲁、东北方言在常用语汇上同异共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完全相同的。
方言词语可分为三类,用俏皮的比喻说:一是土生土长的亲生儿,二是过继来的侄子外甥,三是螟蛉之子或半个儿。同在一个大院里生活,甚至在一个锅里吃饭,文化同源,久而久之,语言趋同,难分彼此。
因此,对待某大方言区内下属某地区的方言词语的归属,不能如“亲子鉴定”那样可丁可卯、锱铢必较;更不能要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