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春光来新夏:一、萧山沽水共举觞
(2012-10-16 17:03:03)
标签:
来新夏萧山沽水南开大学谭汝为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满目春光来新夏 连载
一、萧山沽水共举觞
谭汝为
今年 6月8日,著名学者、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迎来90华诞暨从教65周年。5月,来新夏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九十华诞庆典,在先生祖籍浙江萧山举行。6月,来新夏教授九秩诞辰系列庆祝活动,在先生第二故乡天津举行。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来新夏的著作展摆满了大厅。他出版历史、方志、目录、古籍整理、谱牒、文学、艺术等诸多门类著作近百种,个人著述足以充栋。
来新夏,1923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原籍为浙江省萧山县长河镇。1929年,因父亲供职天津北北宁铁路局,来新夏随母亲离开杭州来到天津。其小学和中学的学习生活基本是在天津度过的。1942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1946年毕业并回津谋职。1948年受聘新学中学任教。1949年天津解放后被推荐至北平华北大学学习,为范文澜教授的研究生,攻读中国近代史。1951年奉调至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在漫长的治学道路上,来新夏纵横三学,自成一家。所谓“三学”,指历史学、方志学与图书文献学。对于常人来说,“三学”的每一领域皆足以令人望洋兴叹,但来新夏却纵横三学游刃有余,并且取得开创性的成果。例如《北洋军阀史略》(1957),《古典目录学浅说》(1981),《方志学概论》(1983),《天津近代史》(1987),《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词典》(1991)……,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关领域中的第一部著作,为学术发展辟出新天地,开一时风气。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许多学者很难跳出自己过去的学术轨迹,超越自我,来先生的开拓精神是十分难得的。”
不仅如此,来新夏每一项研究都具很强的持续性和很深的钻研性。从《林则徐年谱》到《林则徐年谱新编》;从《北洋军阀史略》到《北洋军阀史稿》,再到《北洋军阀史》;从《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到《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从著作最初问世到扩充增订,往往前后延续数十年。对学术研讨,他从不满足现状,而是自强不息地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求尽善尽美。
其中还有几部书稿因遭遇“文革”浩劫而丢失,不得不重头再来。2011年出版的《书目答问汇补》,凝结了来新夏近70年的研究心血,可谓汇集毕生功力,其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坚忍不拔的耐力,确实令人敬佩。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戴逸赞叹道:“专与博是治学中的一对矛盾,一般学者难得兼有,而来新夏先生是一位既专又博的学者。他何以能达到这种境界?最重要的是他治学勤奋,锲而不舍。是勤奋使得他在学术上取得成功。”
来新夏先生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学术成就,皆源自他特立独行的人格与文品。他几十年一以贯之,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热忱,潜心于似乎枯燥乏味而内涵丰富的学术领域之中,博观约取,集腋成裘,终至硕果累累。截至目前,来先生出版九十余种书籍,平均每年出一本,可谓实打实的“著作等身”。
在自身学术研究不断精进的同时,来新夏还开创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还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首任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所属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天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顾问等。他带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人的成长,将学术服务于社会。在图书馆、方志学、出版界,来新夏桃李满天下。
来新夏先生是中国优秀学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当代诸多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他的学问启蒙来自祖父来裕恂先生,而学术研究则起步于北平辅仁大学,受该校校长、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和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影响至深。基于良好的家学和师承,又经过自己数十年的拼搏奋斗,来新夏先生以历史学、目录学、方志学分进合击各有重大成就,被誉为“纵横三学”的学术大家。来新夏先生当之无愧地居于当代最有影响的人文学者之列,南开大学为有这样的杰出教授而骄傲,天津学界为有这样的学术大家而荣耀。
为恭祝来新夏教授九十诞辰,天津学者王振良、张元卿撰写寿联:
匏园破混沌,辅仁奠颖博,南开终展鸿遒,半途挥洒马班重;
志域辟荆蓁,史海发昧隐,歆略更殖新境,三学纵横斗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