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11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七月十五说“鬼节”

(2012-08-31 12:05:46)
标签:

谭汝为

七月十五

鬼节

中元节

文化

分类: 诗文与杂感

七月十五 说“鬼节”

 

谭汝为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七月十五这天,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为“鬼节”。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和民间鬼节,有不同的传说和表达形式,但这三节又有共性,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是其共同文化内涵,因而中国文化将其融为一体,体现出多元包容的特点。


       
一、七月十五,是道教“中元节”


        道教是发源于中华本土的宗教。道教的文化逻辑认为:养育世界万物有三个基本元素,就是:天、地、水,这成为“三元”。道教的教义把一年的时空,分成上下阴阳两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是天官的生日;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是地官的生日;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是水官的生日。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 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三官”法力无边,在他们过生日那天,要到人间巡游,检查人们道德品质的正邪和善恶。对道德品质优秀者给予“赐福”,有罪恶的人可向其祈求赦罪。在中元节那天,道教宫观都举行“祈福吉祥道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元节是奖善惩恶的节日,也是人间的“忏悔节”和“赎罪节”,人们通过各种礼仪去检讨自身,求得宽恕。

 

二、七月十五,是佛教“盂兰盆节”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在他修炼得道之前,父母早已双亡了。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瘦得皮包骨头。于是,他送饭给母亲,但食物刚到母亲嘴边就立刻化为火炭。这使目连悲哀万分,他把这事向佛祖诉说。佛祖告诉他:要解除母亲在阴间的罪孽,要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文“解救倒悬的盆”),就是备办上好素食,供养得道的僧众,才能使母亲脱离饿鬼道,得以升天享福。

 

于是,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目连准备了百味五果和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这才使其母脱离恶鬼界,灵魂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这一天,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举行各种仪式,如斋僧、拜忏、放焰口等活动。所谓“斋僧”,就是设斋食供养僧众。所谓“拜忏”,就是忏悔,忏就是除掉以往的罪错,真正悔改自新。所谓“放焰口”,就人死后请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火焰的饿鬼施食,以使亡灵不受伤害。

 

由此可见,佛教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提倡孝道,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

 
    
 三、七月十五,是人间的“鬼节” 


       相传每年七月初一到十五,阎王爷大开地狱之门,阴间鬼魂回到阳世,探视亲友和子孙。俗语曰“七月半,鬼乱窜。”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开鬼门,死去的先人要魂归人间,检察后代的善恶。七月十五为鬼节。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人们要在这半月的时间中,给先人烧纸钱和祭祀。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四、七月十五的节日习俗

 

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和民间鬼节,三者皆以立德、奉亲、普渡为主题。自唐宋以后,七月十五成为集体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节日,对历史上曾为国家、民族作杰出贡献的人,进行祭奠和缅怀。

 

古人有焚香、放河灯、普渡和祭祖的民俗。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

 

放河灯,用荷叶或掏空的西瓜,插上点好的蜡烛,放入河中,顺水漂流而下。按传统说法,放河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河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孩子们热衷于这个游戏。但不能时间过长,应早点回家。这个活动也叫“慈航普渡”。

 

所谓普渡,就是对在阳世间无亲无友的孤魂野鬼进行祭祀,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

 

祭祖,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就是上坟祭扫,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这一天,也是全家人秋季郊游的时机。

 

饮食以素食为主。

 

五、移风易俗

 

 我们都知道:世上本无鬼,人们心中的鬼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思念。痛失亲人自然是伤心痛苦的事,为了寄托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在七月十五祭奠冥世亲人,我们烧纸钱送祝福,捧雏菊寄哀思,或互联网上祭先人以寄托哀思。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这属于历史传统的民俗,和封建迷信不能划等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