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于清贫 坚守纯真的 周汝昌

(2012-06-14 19:38:45)
标签:

甘于清贫

坚守纯真

周汝昌

文化

分类: 诗文与杂感

甘于清贫 坚守纯真的 周汝昌

     

 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孜孜不倦追求学术真理,堪称一代学术大家,却淡泊名利。辞世后,虽未给儿孙留下多少物质遗产,但他甘于清贫寂寞,坚守学术纯真的追求是其学术成就之外更为宝贵的精神遗产。

 

甘于清贫 <wbr>坚守纯真的 <wbr>周汝昌


      周汝昌先生是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周汝昌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笺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6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红楼梦新证》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代表作,更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和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除了享誉世界的红学研究之外,周汝昌先生在语言文字、书法等领域也堪为泰斗。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其 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 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周汝昌又以《永字八法》为题,出版了两部书法专著。与周汝昌书法共生共荣或说滋养其书法的,是他博厚的传统国学根基。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他在古典文学和诗词方面的研究专著,如《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等陆续问世。著名学者钱钟书在与周汝昌的往来论学信函中,赞叹周诗押韵如土委地


     
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极爱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不被人为利用的真正学术研究。我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持有如此这般的学术观点,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诬陷、排挤、攻击,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带有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周汝昌堪称一代学术大家。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大家却很清贫。刘心武这样回忆:“2006年我去他家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些旧家具,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甚至都没有很多藏书,很多东西都储存在他的记忆里。 其子周建临在回答记者问周老有无留下遗产时说:他哪有什么遗产!他住得很简陋,说是红学大家,完全是一个穷人。 网络上,周汝昌的读者纷纷发文感慨:周先生甘于清贫寂寞,却一直坚守学术纯真。这位清贫的大家,临终遗言也清贫: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周汝昌辞世后,中国红楼梦学会发悼文写道:周汝昌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理想、进步的一生。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光爱憎分明。著名作家刘心武接受采访时写下 昔日相约看海棠,如今对影成孤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闻此消息后发微博:周汝昌这样的大师是中国文化之宝。社会各界都应为其离开而痛惜,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值得尊敬和重视的文化大师与平民英雄,这是文化自省与自觉。

周先生走了,他的学术纯真、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精神却将永远流传。

 

      作者:刘潇,原题《周汝昌:甘于清贫寂寞 坚守学术纯真》,刊于《语言文字报》20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