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夏 吃“折箩”
(2012-02-28 15:32:38)
标签:
来新夏折箩天津食俗谭汝为今晚报美食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来新夏 吃“折箩”
作者:来新夏
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天津劝业场附近就有一个卖“折箩”的摊,似乎就在原九路汽车站附近,一次可容七八个顾客,大多是三轮车夫、挑担走街的小商贩和中学生。我就是一位常客,每周至少有两三次从家里带饼子或馒头,到“折箩”摊,花一毛钱,从滚开的大锅里盛一大碗“折箩”菜,吃得满头是汗。有时还带着铝锅,买两份带回家烩菜,真是价廉物美。有时还能在碗里夹到鱼虾和丸子。有一次,在“折箩”摊上,我夹到一缕像粉丝那样的菜肴,旁边一位小商贩告诉我说,这是鱼翅。我又仔细看了看,急忙吞下。吃“折箩”菜,让我吃到从来没吃过的东西。我三年高中,一直光顾这家“折箩”摊,直到去北平辅仁大学求学为止。
近年来,社会繁荣,饮食店铺,座无虚席。虽“打包”已成共识,然酒足饭饱,千金一掷而掉头不顾者,尚大有人在。据大致了解,一桌全席,略加品尝即散去者,多留下大半桌佳肴。据知此类剩菜当前已不喂猪狗,因猪有猪料,狗有狗食,而是随手倒入泔水筲或地沟,成为地沟油主要来源之一,这已是一种令人深恶痛绝的出路(?)。若按节约之道,愿打包者尽可打包,其余剩菜是否可由饭馆筛选加工,经过消毒,制为“合菜”,低价出售。或由谋生计者承包设摊,以求营生者。这一谬论悖说,要在呼吁培养节俭习惯,或为豪迈者所嗤,然眼见大量佳肴,泰然弃之,不禁略陈愚者一得,不知可得共鸣乎?
有人曾对吃“折箩”提出过“是否卫生”的质疑。我认为这种将剩菜合在一起,经过高温热煮,即已消毒,较之将剩菜倒入地沟,再由嗜利者提取食油,心明眼亮得多。“折箩”菜的卫生程度不比那些街头巷尾的老豆腐、锅巴菜差多少。如果真有“折箩”摊开设,我还想当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