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73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岸学术交流开拓者:沈谦教授

(2011-12-30 17:04:46)
标签:

谭汝为

两岸

学术交流

开拓者

台湾

沈谦

教授

教育

分类: 诗文与杂感

两岸学术交流开拓者:沈谦教授

 谭汝为

 

台湾著名修辞学家沈谦先生于200612日因心急梗塞不幸逝世,噩耗传来,顿感震惊且悲恸。之前一个多月,我在上海出席中国修辞学会成立25周年学术研讨会时,与沈公相晤,谈笑风生。上海会议闭幕之前,主办方安排沈谦教授做一场学术报告,我以主持人身份坐在沈先生身边,又一次近距离地聆听他那睿智幽默的演讲。沈公的学术演讲总是妙语连珠,巧譬善喻,气氛浓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使会场腾越着会心的笑声和由衷的掌声。

 

沈谦(19472006)江苏东台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文学博士。曾任《幼狮学志》,《幼狮月刊》主编,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主任,后执教于台湾空中大学,兼任黎明文化公司总编辑。沈谦是台湾最优秀的修辞学家之一,其著述有:《中国的小说》(1971)、《书评与文评》(1975)、《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1977)、《期待批评时代的来临》(1979)、《文心雕龙批评方法探究》(1980)、《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1981)、《案头山水之胜境》(1981)、《神话、爱情、诗:中国古典诗比较评析》(1983)、《现代中国的灯塔》(1986)、《文心雕龙与现代修辞学》(1990)、《得饶己处且饶己》(1991)、《修辞学》(1991)、《修辞方法析论》(1992)、《大气磅礴》(1992)、《书本就像降落伞》(1992)、《林语堂与肖伯纳》(1999)、《锦绣中华》(1999)、《中国诗书画》(2000)、《文学概论》(2001)、《独步散文国》(2002)等。他在大陆出版的唯一著作,就是《语言修辞艺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这是他在台湾空中大学(即电视大学)讲授修辞学的教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沈谦教授穿梭于两岸之间,为两岸学术交流倾注了所有的精力,成为两岸学术交流可敬的开拓者和热心的推动者。我和沈谦先生交谊深厚,十多年来,先后在徐州、庐山、上海、广州、北京、澳门、台湾等地召开的修辞学国际学术会议上与沈先生数度相晤,切磋学术,交流思想,诗酒往还。其情其境,宛如目前!尤令人难忘的是19996月,我应邀赴台北出席台湾修辞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的情景。这是海峡两岸修辞学家群体首次在台湾相聚。大陆修辞学名家——南京大学王希杰、复旦大学宗廷虎、上海外大王德春等与台湾修辞学黄庆萱、方祖燊、蔡宗阳等,在此热忱相晤,深入交流——从而揭开两岸语言修辞学界团结合作的序幕。沈谦先生为这次意义非凡的学术盛会的顺利召开,从策划协调到邀请组织,从安排会务到组织考察,事无巨细,一律亲自落实,全程陪同。其旺盛的精力和待人的热情,令人感佩!

 

  沈谦先生治学素以文学批评和修辞学著称,他对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情有独钟,专著《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为其代表性论著。沈公有一双子女,为女儿取名“文心”,儿子取名“雕龙”,可见对中华文学批评巨著的由衷挚爱。沈公不愧为台湾学界大师,其为人为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博学全才” ——在教学育人、学术科研、文学批评、散文创作、编辑报刊、电视主持等领域皆为名家高手。其人精明干练,社会交往广泛,公关能力颇佳,且善于将睿智诙谐与历练老成别具一格地熔为一炉,且以充溢着仁爱、热情、宽厚和真诚的心田来对待学界同仁。

 

在台期间,中国同行曾两度到位于台北罗斯福路的沈府拜访,受到沈公和夫人的热情款待。会议结束后,沈先生陪同南京大学王希杰教授和我,在台湾各地游学观览,朝夕相处。我们在阳明山麓食野味,在淡水河畔尝河鲜,在宝岛茶舍品冻顶乌龙,把酒临风,畅谈诗文。当时不禁忆起沈公之名言——中华文化有两样瑰宝,一是美食,二是美辞——在细品宝岛美食、豪饮金门白干的同时,两岸修辞大家隽言妙语,层出不穷,大家陶醉在论诗说文的惬意之中。

 

沈谦自言出身微寒,青少年时代生活拮据,及中年后偏喜美食,把品尝各地特色小吃和珍稀菜肴作为文化品鉴的赏心乐事。他多次回大陆,每到一地,辄探访老街深巷的民间小吃,大快朵颐,乐此不疲。又一次,他在苏州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甘香盈颊,爱不释手。返台之前,特意托朋友煮熟十多只,姜酒相伴,准备带回台湾犒劳家人。不料在台北机场过海关时被卡住,因熟食照例不能进关。此时,沈公一时性起,索性在机场入关口一侧,地铺报纸,取出蟹、酒、调料,骂骂咧咧,借酒消愁。一气居然吃下十多个清蒸大闸蟹——正可谓“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沈谦教授既是著名的修辞学家,同时也是修辞家、讲演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口才堪称一流,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他讲课从来不看讲稿,口若悬河,极富感染力和亲和力,幽默和睿智每每旁逸斜出。如:“中华民族有两大绝活。第一是美食;第二是美辞”;“话越多,地位越低下;话越少,地位就越高”;“得饶己时且饶己”;“书本就像降落伞,只有打开才能发挥作用”等等。


    
   在我调入天津师范大学之前,一直在天津一所职工大学任教。后来,南开大学刘叔新、马庆株两位先生竭力推荐我到该校任教。复旦大学胡裕树、华东师大徐中玉,以及王德春、宗廷虎、黎运汉、张炼强、袁晖等修辞学界前辈学者都分别写信向校方竭力推荐。当沈谦先生得知此事后,从台湾寄来了一封推荐函,令我激动万分。该函件用国立空中大学稿纸反面手笔书写,全文照录如下:

 

推荐 函 

 

 谭汝为君为海内外研究汉语修辞之杰出学者,功力深厚,著作多且具创意。余因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审编其《论比喻型成语》论文,且出席今年七月徐州江苏省修辞学会主办之学术研讨会,故稔知谭君在学术上之成就与贡献,不但深具研究潜力,且文才、口才均十分卓越,讲课、演说魅力迥非寻常。欣闻贵校拟考虑延聘,特此郑重推荐,相信如能玉成,不仅是谭君之福,尤可为南开争光,学界当额手称庆。

                敬启

               一九九六年九月

(台湾师大文学博士,曾任中兴大学中文系主任,空中大学人文系主任。现任空中大学人文系教授、东吴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6年,江苏省修辞学会在徐州师范大学主办学术研讨会,我以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负责人的身份出席。这次会议,成为我与沈公相晤相知的起点。经促膝恳谈之后,沈先生当即向我约稿,其后,我的多篇论文先后刊发在他主编的《中国语文月刊》上。后与沈谦先生多次通信,且互赠著作,不过仅为一面之交,但当他得知我正处于工作调动的关键时刻,远在台湾数次打来电话询问进展情况,并主动写信举荐。虽最终我没能加盟南开,而调到一桥之隔的天津师范大学任教,但沈公毅然荐举的隆情高谊,那种炽热的情怀,令我没齿难忘! 


   
  沈谦先生多年孜孜不倦地从事汉语修辞学研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次赴大陆出席汉语修辞学学术研讨会,并努力创造条件,邀请多名大陆修辞学者赴台参与两岸修辞学的学术交流。沈先生的《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修辞学方法析论》、《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林语堂与萧伯纳》、《书评与文评》等学术专著,在两岸学界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沈谦先生精深的学术造诣和演讲口才,高尚的风范道德和宽广的胸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干练的组织能力,皆堪称楷模,因而赢得大陆修辞学界广大同仁的景仰和敬重。


   
    沈谦先生英年早逝,不仅是台湾学界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中国语言修辞学界的巨大损失。沈谦先生治丧委员会在《沈谦先生行谊》中说:“……其硕博士论文都以《文心雕龙》为主体,而有《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相继问世,先生将《文心雕龙》理论引进现代文学,并结合现代修辞学,成就一家之言,为两岸所公认推崇。”

 

沈谦病逝的噩耗传来,大陆修辞学界老中青学者无不扼腕痛惜,表示沉痛哀悼。彼时,在台湾发生一件令舆论大哗的“错字事故”。台湾“教育部部长”杜正胜在追悼会上具名书写了“音容苑在”的挽额,因将“宛”错写为“苑”而贻笑台湾教育界。台湾多家报纸对此大加讥讽,其中一篇报道:“被颂的正是以文学批评与修辞学研究见长的沈谦,这个‘苑在’,无异是在佛头上泼粪。如果沈谦地下有知,真该气得活过来!”

 

 2007年,沈谦夫人施秋月女士从台北给我寄来《沈谦先生纪念文集》。封面下侧是沈公遗像——他手捧书卷,微笑注视,似乎在畅谈后略作停顿,又像提问期待你的回答。我想,两岸学者应继续踏着沈先生开创的友好交流的学术道路携手前行,为繁荣中华修辞学大业而不懈努力,以此告慰沈公在天之灵!

 

      (刊于《天津台研通讯》2011年第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