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14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幕下的性奴 与 斯德哥尔摩情结

(2011-09-27 11:54:38)
标签:

黑幕

性奴

德哥尔摩情结

杂谈

分类: 诗文与杂感

黑幕下的性奴 与 斯德哥尔摩情结

 

谭汝为 

 

日前,河南省洛阳市李浩囚禁六名女子当性奴的恶性案件,成为国人热议话题。但李浩性奴案中最令人惊骇的,不是李浩的阴鸷与残暴,而是性奴身上体现出的“斯德哥尔摩情结”。

 

所谓斯德哥尔摩情结,又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指犯罪案件中的被害者,却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而去帮助犯罪者继续犯罪的一种特殊情结。这种情结致使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罪犯去加害他人。

 

     1973823,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Clark Olofsson,在打算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绑架了银行的四位职员。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他们威胁人质的生命,但也表现出某种理性和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四名被绑架的人质竟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抗拒政府营救他们的努力。在警方与歹徒僵持130个小时后,这个抢劫绑架的罪行因歹徒放弃对峙而结束。

 

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月内,遭绑架的四名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者显露出怜悯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绑匪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表示:不痛恨歹徒,却对歹徒的照顾表示感激。更有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爱上了劫匪Olofsson,并与在服刑期间的罪犯订婚。

 

此事激发了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欲望,他们针对绑架者与人质之间这份特殊的感情纠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的核心是:究竟这是发生在斯德哥尔摩银行抢劫案的一宗特殊的个例,还是人们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研究者发现: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营的战俘、强奸案的受虐妇女与乱伦丑行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体验。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使被害人同情、感激、甚至爱上了劫掠欺压自己的仇人。一个人怎么会爱上强奸囚禁自己的仇人呢?乍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暴力强权长期压迫的封闭环境里,在丧失自由和尊严的情境下,作为被凌虐且无助的弱者,都有可能患上此症。

 

在暗无天日的洛阳地牢里,六个女孩的生存,只能依赖少的可怜的食物和水,而这种生存条件的恩赐者,就是那个恶魔李浩。对于女孩群体来说,只有他才能提供自己的吃喝、性欲,以及用于玩游戏的电脑。因而,六个女孩争相献媚献身,争风吃醋,积极配合“大哥”,甚至为了生存而争宠,不惜向同遭凌虐的姐妹痛下杀手。

 

在长期被囚禁的地狱里,在能够活着成为一种奢望,成为一种渴求的恩赐的时候,刀俎下的鱼肉,就可能发诸本能地对恩赐者的微小恩惠产生一种拥戴甚至热爱之情。回顾5766岁月,卖友求荣,告密揭发,以撇清自身的文人或官员群体,其所患“斯德歌尔摩综合征”后的表现,比黑牢里长期关押的那六个可怜的女孩,也强不到哪儿去?

 

尽管被囚禁于黑牢地狱,但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尊严的渴望毕竟是难以磨损殆尽的。一旦呈现出逃机会,一旦燃起重生希望,被奴役者也会拼死争斗。那个不甘被奴役的女孩终于乘机逃脱,并告发了“大哥”,从而揭开人间地狱的黑幕。一般说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在黑幕笼罩下的心理畸形体现,一旦返回阳光普照的自由环境里,随着尊严和廉耻的复苏,这种畸形心理就有可能得到矫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