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386
  • 关注人气:20,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聪孙——传统人文精神的典范

(2010-08-30 17:24:54)
标签:

天津师范大学

曹聪孙

传统

人文精神

典范

谭汝为

校园

分类: 教育论坛

曹聪孙——传统人文精神的典范

谭汝为

 

 

 八月中旬,一个周末的夜里,天津广播电台滨海台以天津师大八里台校区拆迁和学校文化建设为背景,直播专题谈话节目。主持人事先和我联系,确定“以曹聪孙先生为例,谈天津师大的传统人文精神”为话题中心。在我心目中,曹先生德高望重,学品人品,有口皆碑;亦师亦友,诚为楷模!当时,我在总医院住院,刚做完左眼白内障切除手术,蒙着眼罩,在病床上接受了直播的电话采访。现将当时即兴谈话的内容,整理完善如下:

 曹聪孙19282009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天津师大图书馆馆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市第九届政协常委,民盟天津师大委员会主任委员。先生长期从事普通语言学现代汉语词典学等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出版语言学著作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1987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和七五立功奖章。1998年离休。2009126日病逝,享年81岁。

 在曹先生逝世周年之际,天津市语言学会曾在我校举行“曹聪孙先生语言学术思想研讨会”。津京两地语言学家就曹先生的学术思想、科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研讨。天津建筑文保志愿者团队编印了《天津记忆·曹聪孙教授纪念集》。《社会科学论坛》(半月刊)2010年第8期,特设“学界人物:曹聪孙”专栏,从研讨会发言稿中选刊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来新夏、李行健、曹先擢、刘叔新、马庆株等人怀念曹先生的六篇纪念文章。

 以曹聪孙先生为代表的天津师大的传统人文精神,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致有以下六点:教书育人,桃李满园;治学严谨,学风扎实;双肩负重,两手都硬;性情谦和,为人宽容;淡泊名利、甘作贡献;安贫乐道,以苦为乐。《社会科学论坛》刊载的文章为例,试做阐发:

    (一)教书育人,桃李满园天津师大在语言学教学与科研上曾有光辉历史,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朱星、李行健、曹聪孙等著名学者,为之夯实了基础。自朱星先生病逝,行健先生调北京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之后,曹公成为天津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学科的领军人物。他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仍潜心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硕果迭出1985年,他创建的现代汉语专业获得硕士点授予权。多年来,这个硕士点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如鲁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绍麒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李明副教授,澳门语言学会理事长、澳门大学邵朝阳副教授,澳门理工学院黄翊副教授等,都是曹公悉心培养的高足。曹先生还有多名弟子活跃在我校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及外地高校的汉语讲坛上。

(二)治学严谨,学风扎实。曹先生献身学术,终生治学。离休后,至八十高龄,体弱多病,仍笔耕不辍,令人感佩!近十几年来,曹先生在《今晚报》副刊“日知录”上,连续发表语言学杂文百篇。其文思想开阔,角度新颖,与时俱进,文采斐然。紧密结合社会语言生活,尺水兴波,精彩纷呈,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颇受读者钟爱。曹先生治学严谨,知识广博,龙虫并雕,豪婉兼擅。他的词汇学研究有三大特点:第一打通中外,第二涵盖古今,第三关注当前语言生活。他做的是踏踏实实的真学问、活学问、大学问,而与那种靠奔走干谒而虚名微利的轻浮学风,与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孤芳自赏的学院派学风,大异其趣。

(三)双肩负重,两手都硬。南开大学图书馆前馆长来新夏先生在《聪孙走好》中指出:“聪孙既是高校图书馆的高层主管,又承担繁重的语言学与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而且两方面都做得很成功。聪孙的语言学功底极深,研究所得,笔耕不辍。所著又非故作玄妙,若某些语言学著作之令人难以卒读,而多为后写津梁之语言工具类著述,如《中国俗语选释》《古书常见误读字字典》《新词新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更时在《今晚报·日知录》发表短篇小什,以普及语言知识,反哺民众为主旨。其为人之学,仁人之心,令人钦敬!

(四)性情谦和,为人宽容。天津市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刘叔新教授在《悼念曹聪孙先生》中写道:“他为人质朴厚道,非常和气。虽为资深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却无半点架子,对人的态度总是那么谦虚。他天性内向、沉静,不多言。话语通常简短而且语声轻沉,不会让人感到任何声威压力。和同行讨论、商议也好,同人随意倾谈也好,曹先生总是态度庄重而温和,对人十分尊重。通览他的著作,无论理论性的还是实用性的,都不见批评别人见解的文字,大有王力大师避谈时贤舛误之风。从中透现出的谦和品格,纯莹剔透、可敬可爱。

    (五)淡泊名利、甘作贡献。中国语言报刊学会会长李行健在《怀念老友曹聪孙教授》中写道:“聪孙是离休老同志,又是著名学者。但他的穿着打扮是土气普通得不能再土了。他的住室和生活起居,处处显现勤俭朴素的生活情趣,体现出高尚的思想品德,艰苦清廉的生活信念。在教学上他是诲人不倦的良师,在科研上他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探索者,在工作中更是一头老黄牛,不讲价钱、不计报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力做好工作。这样的人,正是真正精英,学习的榜样。

    (六)安贫乐道,以苦为乐。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副会长邵朝阳在《怀念我的恩师曹聪孙》中谈到:“我虽然少到天津,但对于八里台春光楼却是那么熟悉。我曾在那间又小又黑的书屋里听先生教诲曾和先生笑谈天下…… 。这位一生埋头于语言文字堆里的老人,只把研究学问当作他人生的最大快乐。”邵朝阳诗作老师的小黑屋:“这间小黑屋啊是老师的卧室——他的书房我的课堂听索绪尔学语言的熵小黑屋里散发着知识的光芒老师的笑语萦绕耳旁老师的高尚令小屋特别明亮每个学子都是老师爱的希望春光楼里永远透着春光……”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曹先擢在《学问好·工作好·品德好——深切怀念聪孙教授》中指出:“聪孙教授学问好,国学有深厚的功底,外语方面除法语、英语外,也懂日语聪孙教授工作是一流的,这是他在规范词典工作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聪孙教授品德好,他谦虚,别人有点做对了,他就称赞。我在规范词典组负责字音规范,我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800多条,一条条分析,写了词典稿审读意见,聪孙教授很是肯定,我很受鼓舞。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为缅怀曹公,撰写《忆江南三首·追思曹聪孙教授》:“真学者,探索语言“熵”。俗语新词多著作,春光楼里闪春光,四海读华章。”“钻古籍,心血育新人。大度宽容存世范,高师溘逝泪倾盆,盛誉满乾坤。”“公逝矣,驾鹤漫西游。语海群书留影在,寻君请教可回眸,孺子一神牛。

 曹聪孙先生身上闪烁着师范精神的光辉,就是曹先擢先生概括的“学问好、工作好、品德好”,就是马庆株先生总结的“孺子牛精神”。曹先生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堪为天津师大老一辈教师人文精神的典型。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教育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贵的精神遗产必将薪火相传,垂范后昆。但作为后来者,成才的关键不仅在于老一辈学者的指引和培养,更得力于个人的磨砺与奋进。中青年教师应培养勤奋笃实的学风克服急功近利浮躁情绪,“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精神。瓣香师长,踵武前贤,就要继承老一辈学者的道德文章,弘扬求真务实的人文传统,刻苦磨砺,潜心治学。惟此,我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2010-08-30写于华苑小区碧华里寓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