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邢沅著《卫嘴子嚼字儿》序言

(2010-04-09 10:36:52)
标签:

谭汝为

邢沅

卫嘴子

嚼字儿

天津方言

杂谈

分类: 语言修辞研究

卫嘴子嚼字儿》序言

  

 谭汝为

 

 

     卫嘴子,天津人却不认为是对自己的遭改。因其中不含绝对贬义,带有某种程度的赞许。
      首先,卫嘴子之说,是钦佩天津人能说,爱说,表达能力强。天津人说话活泼幽默,善于挖掘语言潜能,说出话来,内容丰富,词语新颖,洋溢着达观聪睿和燕赵豪情。其次,天津人爱说话,是地理位置之使然。九河下梢,交通枢纽;漕运码头,河海相通;移民城市,五方杂处。天南地北的人聚到一块,第一要务,就是用语言沟通。——这是天津人能说会道的动因。第三,天津是商埠码头,九国租界,多元文化。南北文化交汇,东西文化相生,上层雅文化与下层俗文化融合。遂使天津人经多识广,眼界开阔,有取之不尽谈资素材。第四,受北方曲艺影响,天津人言辞犀利,一语中的;语言得体,擅长交游;幽默诙谐,富于创意。在调侃中达意抒情能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半斤!

      另外,河海两鲜,应时到节,饮食文化,雅俗共存;百年风云,九国租界,中西餐馆林立。在这个大背景下,天津人好吃,讲究吃,也会吃。天津人是美食家,其饮食理念和评价眼光,体现出开放性、包容性、多样化和创造力的四大特点。故卫嘴子之名,实至名归也!

 不久前,《今晚报》“休闲”专栏,连续刊载由国庆先生介绍天津独特饮食的系列文章“卫嘴子”;今天《天津记忆》又出版邢沅先生为天津俗语“正字”的研究成果汇编《卫嘴子嚼字》——二者不谋而合,呼应互补,堪称双璧!

    诚如邢沅先生所言:“语言学家们已经对天津话的语音规律得出了科学研究成果,但是,对这些白字’‘直音异读字到底该怎么写,另一方面,怎样把异体纷呈的异读字背后的正字找出来,这就是天津话正字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确实很有必要。但俗偐云“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如果没有文字学、词汇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坚实功底,就只能绕开走,或浅尝辄止,不敢深究。

    邢沅先生对天津方言俚语刨根“正字”兼顾音、形、义三个方面探求其构词理据的准确性,力求“圆”“专”,确实取得令人钦佩的研究成果。我想,这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家学渊源熏陶(邢沅的父亲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教授,长兄邢凯是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其次,自幼对天津方言的熟知与探究精神;第三,学术视野开阔,语言学基础扎实,加上多年在《今晚报》社出版部任职,文笔规范而灵动。邢先生对“别介”“力巴儿”“奔瞧果 ”“不觉闷”“藏蒙个儿”“胎孩儿”逮柴”等口语词语的“正字”探研,条分缕析,切中肯綮,导出结论令人信服,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力;另外,文笔生动,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邢沅先生这部书稿的序言,本应由前辈学者李世瑜先生撰赐。但李老年近九旬,因近来视力欠佳,故嘱在下为之撰写。

是为序。

                              2010-04-09写于华苑碧华里寓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