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曹聪孙先生纪念文集·后记
(2010-01-15 06:15:05)
标签:
天津师大曹聪孙纪念文集后记天津市语言学会谭汝为校园 |
分类: 语言修辞研究 |
曹聪孙先生纪念文集·后记
曹聪孙先生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2009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五)寒风刺骨,漫天阴霾。在天津殡仪馆大厅,伫立在曹先生遗体前,我泪流满面,思潮起伏。站在身旁的马庆株和孟国两位教授也泪眼模糊,哽咽无语。曹先生于春节期间逝世,家属不想惊动大家,因此前往吊唁送行的同事朋友不多,葬礼显得冷清。当时,我与马庆株、孟国及曹公在津几位弟子商议,以天津市语言学会的名义,筹备出版纪念文集,举行追思会,以悼念我们的老前辈、老会长。
后来,我到教育部开会或赴京出席学术活动,每当见到李行健、曹先擢等多位老先生,都自然谈到曹聪孙教授。他们对曹公的学品人品交口称誉,询问天津师大何时举行曹聪孙先生追思会,并表示届时一定赴津出席。曹公生前好友——澳门著名语言学家程祥徽教授也数度打电话询问。
纪念文集收入著名前辈学者来新夏、刘叔新,语言学会张旭、孟国、高歌东等教授,以及曹公亲炙弟子张绍麒、李明、邵朝阳等撰写的悼念文章。尤应指出——在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的郑锦怀先生,和我素昧平生,当他在网上看到《关于悼念曹聪孙教授的征稿启事》后,主动编写了《曹聪孙先生著述目录》发来。天津师大法学院毕业生刘利祥律师,在天津图书馆故纸堆里寻到1961的《光明日报》,找到所刊 曹聪孙与侯宝林合著的《试论相声的语言和修辞》一文。他说:“读罢之后,大快朵颐,慨叹此文堪称相声大师侯宝林与语言大家曹聪孙珠联璧合的结晶。时至今日,仍对相声艺术及语言修辞研究颇具参考价值。”为此,他撰写了洋洋六千言的评论文章《说学逗唱忆曹老》,使我们了解曹公治学领域中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在此谨向郑锦怀老师和刘利祥律师表示感谢。
在曹公逝世周年之际,与马庆株名誉会长、石锋会长商定:以天津市语言学会的名义,推出这本小册子,来表达无尽的哀思。天津市建筑文保志愿者团队得知后,穆森、王振良二位先生当即表示:纪念天津著名学者,义不容辞,慨然决定:纪念文集由《天津记忆》印制出版。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