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歇后语25条

标签:
春节歇后语休闲 |
分类: 语言修辞研究 |
春节歇后语25条
汉族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过年从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又称“小年”)开始的,所要祭祀的灶神,俗称“灶王爷”。旧时人们把灶神当作一家之主来供奉,灶后墙上贴着灶神像,像前有一块板,摆放香炉和供品。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神要上天去见玉皇,报告这一家人在过去的一年中的表现。为了让灶神在玉皇面前说好话,祭祀时供奉牙糖,又称“糖瓜儿”;傍晚时,人们将旧神像揭下,连同剪好的纸马和几节喂牲口的谷草一起放在灶内烧掉,就算把灶神送上天了。在这一风俗基础上,产生了歇后语:
1.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
2.属灶王爷的——谁家锅台都上
3.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
4.灶王爷伸手——稳拿糖瓜
5.灶王爷折跟头——离板了
6.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
7.腊月二十三的灶神——要上天了 等。
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房屋内外打扫干净,门上贴红色春联、贴门神。于是产生了歇后语:
8.大门上的春联——一对红
9.大门上的春联——一定成对
10.大年三十买门神——再迟不住了
11.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个月 等。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年夜饭,又称“团圆饭”;而北方是子时吃饺子;长辈给小孩儿压岁钱,燃放鞭炮;吃完后一家人围坐一夜,称为“守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歇后语:
12.大年午夜的鞭炮——一阵接一阵地崩
13.三十晚上吃团圆饭——人齐话圆
14.三十晚上煮稀饭——不像过年的架势
15.三十晚上守岁——迎旧送新 等。
年初一要早起,摆供品祭祀祖先;年轻人给长辈拜年;人们见面后互道吉祥话相互祝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歇后语:
16.大年初一不上供——不信神
17.大年初一不上供——没神
18.大年初一不起床——没有过年的气氛
19.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
20.大年初一见面——都说吉利话 等。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是人们尽情欢乐的日子。传统习俗是吃元宵、放烟火、耍龙灯、舞狮子等,源于此俗的歇后语有:
21.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22.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23.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24.正月十五放烟火——冒几丈高
25.正月十五踩高跷——半截不是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