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桅”一词的由来
(2008-07-10 08:39:31)
标签:
爬桅反悔变卦天津方言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爬桅”一词的由来
谭汝为
天津话有个词儿:“爬桅”。例如:古玩商人在交易行为中,突然变卦,对讲好的条件、价钱反悔了,说了的话不算数了,就叫“爬桅”。在二手房交易中,买卖双方基本谈妥,但买方半截儿变卦,这司空见惯,无可厚非。但一旦签订合同后,再反悔“爬桅”,就得承担违约责任了。
变卦反悔,或改变主张,或推翻诺言,或践踏承诺,或说了不算,用天津话说,就是“爬桅”。例如:“你们可别信他的,今儿个说了,明儿就爬桅。”“咱是一言为定,到时可不能爬桅啊!”
为什么把反悔变卦称作“爬桅”呢?这得从根儿上谈起。“桅”,指桅杆,就是船上挂帆的高杆。“爬桅”本指一种体育运动。这种运动兴盛于清朝后期 位于天津东局子的北洋水师学堂。教务长 严复先生十分重视体育课程和学生的体质锻炼,后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后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等人,当年都是这个学堂的学生。学生入学后,除了学习英语和测量、驾驶、地理、气象等诸门功课外,每名学生都必须练习爬桅,以锻炼体力和协调体能。桅杆高十丈,学生须练习高速爬到桅杆极顶。校内曾举行爬桅比赛,六人一组,同时上爬,以最先爬到顶点者为胜。当年的张伯苓就是闻名全校的爬桅冠军。
体育运动“爬桅”和社会交往中的变卦,似乎风马牛,但二者如何钩连起来的呢?我们姑且做一假设:北洋水师学生们课余在操场竞技游戏,负者按规则须受罚,但这个机灵鬼却突然冲出重围,健步逃逸,攀登桅杆顶端。众伙伴追至桅杆之下,笑骂其“爬桅了!”后来,这个产生于军旅院校的天津俗语,就流传到社会上,成为天津话中一个常见的词语了。
北京话把这种反悔行为称作“爬房”,例如:“说了话就得算数,可不许爬房啊!”可见“爬桅”“爬房”都指违规的反悔 变卦行为。
天津是一座商业都市,商贸交易须在规则下运行,因此,讲求诚信,重视信誉,成为天津地域文化的一个特征。天津人开玩笑时,可以打镲搞笑,但到了正文上,就得丁是丁卯是卯地较真儿,这绝对不能含糊!所以,“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等古训,在天津街面耳熟能详,流传颇广。对无故违约“爬桅”者,天津人往往批评为“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红口白牙说出来,蔫不流儿地坐回去!”如此“口惠而实不至”的人,一来二去,就落下“屁屁”的恶名,必遭冷落鄙弃!童谣“拉钩儿上吊儿,一百年不许要”,就道出了天津人自幼对诚信的尊崇。